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公民逝世后肝肾器官捐献移植临床应用
【6h】

中国公民逝世后肝肾器官捐献移植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获取分配流程

2.3 供器官快速切取手术方法及保存

2.4 治疗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单供肾临床移植效果

3.2 婴儿双供肾成人肾移植临床移植效果

3.3 供肝临床移植效果

3.4 肝肾联合移植临床效果

3.5 术后随访情况

4. 讨论

4.1 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肝肾)评估与获取

4.2 肝、肾器官移植

4.3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致谢

综述: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中国公民逝世后肝肾器官自愿捐献和临床肝肾器官移植的系列案例,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和肝肾器官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初步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OPO成功实施的20例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案例和49例肝肾器官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其中C-Ⅲ类型捐献17例,C-Ⅱ类型捐献3例,共获取16个肝脏,40个肾脏,所有供器官的获取均采用腹腔器官快速切取技术。除4个肾脏弃用外,其余所有器官均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至系统名单中适宜受体等待者所在器官移植中心,并用于临床器官移植。运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肝肾器官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针对受体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合相应供体的情况,以此来总结影响器官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截止2016年12月,我院OPO完成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20例,共获取56个器官。其中,4个肾脏弃用:1例因肾脏上发现小囊肿并伴供血不足;2例因患者长期低氧血症、腹腔器官氧供不足等致肾脏长时间缺血缺氧,大量微血栓形成;1例因肾动脉狭窄。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9例受者中,单供肾肾移植受者31例、婴儿双供肾成人移植受者2例、供肝肝移植受者15例、供肝肾联合移植受者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间,1例因术后腹腔出血再手术止血后并发腹腔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2例因术后出现肺部重症感染、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生存受者在术后随访时间4~40个月内,预后良好。单肾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间,供者血肌酐正常(<133μmol/L)的15例,供给26例受者中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7.7%,均进行术后透析,平均透析次数6次,血肌酐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6.4 d;4例发生严重感染,其中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15、54、60 d死亡,1例治疗后痊愈出院。供体血肌酐异常(≥133μmol/L)的3例,分别为151、212、238μmol/L,其供给的5例受者中有4例发生DGF,发生率80.0%,均于术后接受透析治疗,平均透析次数6.5次,血肌酐恢复正常平均时间32.3 d,其中2例发生严重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38、70 d死亡;1例术后顺利恢复痊愈出院(该受者移植肾脏与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移植肝肾器官属同一供者),总死亡率为16.1%;供者血肌酐正常的受者术后发生DGF的概率及发生DGF后血肌酐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供者血肌酐异常的受者(p<0.05)。所有生存受者在术后随访时间1~57个月内,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出现氮质血症,其他受者恢复顺利,预后良好。1例婴儿双肾成人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心衰、严重肺部感染,于术后22d死亡,另一例婴儿双肾成人肾移植受者及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重大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
  ①本组病例采用腹腔器官快速获取技术获取肝肾器官,有助于提高有限的供器官利用率,扩大供器官来源,受者近期疗效良好;
  ②对捐献者器官功能评估和维护是获取高质量供器官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