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规则遵循的规范性问题研究
【6h】

基于规则遵循的规范性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四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五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规范性问题的“语义转向”与规则遵循的解读

1.1规范性概念的内涵与规范性转向

1.2 规范性问题的语义转向

1.3当代语义学中规范性问题的凸显:规则遵循问题及其解读

1.4 规则遵循的认知困境与规则的构成性条件分析

第二章 意义归因与规范性

2.1 意义归因的解读与辩护

2.2 意义归因中的语义倾向论分析

2.3 意义归因与非事实论

2.4 规范性与其相关概念的比较与澄清

第三章 意义的规范性:“规范性”的语义分析

3.1 意义的规范性问题

3.2 规范性与语义实在论

3.3. 对意义的规范性的质疑与辩护

第四章 内容的规范性:“规范性”的语用分析

4.1 规则遵循诠释中的认知与实践

4.2 从意义归因到信念归因

4.3 理由与动机:“规范性”问题的实践理性意蕴

4.4 动机内在论的回应

第五章 规范性语境的特征及其意义图景

5.1 规范性语境的构成

5.2 规范性语境的实践指向

5.3 规范性语境中的意义图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规范性”在哲学中始终是一个核心概念,任何一种哲学范式的确立都内在地要求对其规范性基础的辩明。康德的规范性转向不仅开启了规范性探讨的先验进路,而且揭示了语义规范性对于认识论规范性的优先性,从而为规范性的语义转向准备了条件。本文探讨了“规范性”概念的探讨方式和内容在哲学史上的演变,表明维特根斯坦的规则遵循问题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促成规范性“语义转向”的独特意义。通过意义归因、倾向性与条件句、非事实论和语义实在论等方面呈现“规范性”的脉络与主题,在意义的规范性与内容的规范性相结合的分析中,指出规范性的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到心灵、从意义到内容、从(强规范性和显规范性意义上的)规则到(弱规范性和隐规范性意义上的)正确性条件的变化;这种转变意味着语义的和语法层面的规范性必然会走向语用的规范性,从而构成一种规范性的语境。  本论文包括导言、五章专题性的系统论述以及结束语。  导言简要介绍了规范性论题在哲学领域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它如何发展成为当代语义学等领域的前沿论题,说明本文在规则遵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性”研究的理由,指出选题目的和意义。在按照规范性的主要论域分析了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梳理出拟解决的问题,进而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以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梳理规范性概念的一般内涵并对规范性问题进行回溯,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德的规范性转向及其意义,以及它何以为规范性问题在当代的语义转向作了准备,而这一转向很大程度上应归于克里普克对维特根斯坦规则遵循问题的解读及其引发的广泛热议。结合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来看,该转向演变为还原主义、寂静主义实在论与实用主义等几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在分析比较这些进路之后,本章重点考察了规则悖论及其怀疑论解决方案,特别是对怀疑论论证中的“规范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比较了倾向性事实与规范性事实,揭示了倾向性解释的困境以及规则遵循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境等问题。为了明确规则遵循行动的可能性,这里进一步对规则的构成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有关规则遵循的几种传统诠释路径及其局限。  第二章指出,规则遵循的相关讨论为语言及意义归因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基点,要追问规则遵循行动的理由和根据,进而为意义归因提供合理性辩护,就要试图解释其中的规范性维度。首先,本章从有关意义归因的辩护论证入手,分析描述倾向性行为的事实与规范性的结论之间存在的鸿沟,并结合麦金的“能力”解决方案探讨规范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倾向性概念本身也是一个亟待澄清的问题,而且它对于意义归因的理解也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在区分“简单的倾向性分析”与“理想条件的倾向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们分别进行考察。其中,条件句分析的引入可以为倾向性概念的解读和重构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分析方式。其次,意义归因的非事实论在克里普克的怀疑论论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非事实论与真值条件的关系、非事实论中的“真”等内容进行语义分析,我们试图揭示一些代表性观点的论证缺陷,指出整体的意义非事实论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形成原因。最后,由于在意义归因的相关解释中,规范性本身的内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这就需要在评析这些争论的基础上来阐明规范性、规定性、规范相关性以及内在的规范性的语义内涵,为规范性要求划分不同层次,并在与正确性、有效性等相关概念的比较中来澄清“规范性”的内涵。  第三章分析表明,由于规范性的“语义转向”表明了语义分析在该论题中的基础性地位,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在语义层面上探讨规范性的多重意蕴。本章就以“意义的规范性”为核心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解读:首先,阐明语言意义的规范性意蕴与表达式的正确性条件,厘清不同形式的规则以及相应的规范性要求,通过结合“应该蕴涵能够”的法则进一步表明,语言表达式使用的正确性并不意味着对强规范性的承诺。其次,语义实在论的预设通常被认为在怀疑论论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通过分析规范性与实在论之间的关系可知,语义实在论预设不会必然导致意义怀疑论。以此为基础,我们对语义实在论和语义规范性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将相关主张置于当代语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中进行重新考量,在为语义实在论寻求辩护的同时,也呈现了语义规范性的多重意蕴。最后,通过将克里普克的论证与蒯因的不确定性论题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它们殊途同归地解释了意义理解的共同问题,也都不会否定意义的规范性维度。  第四章试图表明,规范性的语义分析必然会扩展到说话者在言语实践中的心灵状态和语境因素,语义上的“应该”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信念、欲望等命题态度,因而对于意义规范性的考察要结合内容的规范性,由此展开一种语用层次上的分析。本章首先从规则遵循的实践图景入手,指出规则的实践效力,主张从“弱规范性”和“隐规范性”的角度去理解实践中的“应该”,这就要求我们将意义归因与信念归因结合起来,考察信念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进而将内容的规范性置于一种更广泛的实践理性视域中进行考量,探讨理性的“应该”与能动者的“动机”之间具有的关联。其次,通过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的交锋,比较其不同研究进路并把握其张力;同时在区分规范性断言与非规范性断言的基础上,体现动机内在论由“强解释”到“弱解释”的理论趋向,而“理由”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可被看作一种从“隐”到“显”的过程。  第五章,鉴于“规范性”论题本身的理论特征与意蕴,可以通过语法、语义和语用三重维度全面地呈现并解读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规范性语境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指出规范性语境的构建及其意蕴为说明能动者如何基于“理由”而实施行动提供了一种合理性空间。另一方面,“理由”的语境依赖性和语境敏感性、“规范性理由”与“动机性理由”的联系与差异等方面的探讨也明显地体现了规范性语境的实践指向。能动者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既受到规范性力量的指引,又可以通过语用层次上的实践推理而达到“能力之知”,同时使得那种外在的规范性理由与要求进一步明晰化。规范性语境的多重意蕴与实践指向还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探讨意义问题的合理空间,在审视传统的意义解读方式的同时也拓展了一种语境论的意义规范性进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