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渣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尾油循环体系胶体化学特性研究
【6h】

渣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尾油循环体系胶体化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循环反应工艺

1.2.1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

1.2.2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循环反应

1.3 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3.1 组分组成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1.3.2 热反应过程中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变化

1.3.3 蜡油循环对渣油加氢裂化反应体系胶体性质的影响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渣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尾油循环反应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尾油循环反应试验流程

2.3 渣油临氢催化热裂化尾油循环反应特征

2.3.1 尾油循环对产物馏分分布的影响

2.3.2 尾油循环对体系生焦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蜡油馏分对尾油循环反应体系胶体化学特征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3.2.2 蜡油馏分的分析方法

3.2.3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胶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3.3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中循环蜡油馏分性质的变化规律

3.3.1 循环尾油中蜡油馏分含量的变化

3.3.2 循环蜡油馏分结构族组成的变化

3.3.3 循环蜡油馏分组分组成的变化

3.3.4 循环蜡油馏分溶解度参数的变化

3.4 循环蜡油馏分与尾油循环反应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关系

3.4.1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组分组成的变化

3.4.2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性组分对尾油循环反应体系胶体化学特征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2 极性组分的提取

4.2.3 极性组分的分析方法

4.3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中极性组分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4.3.1 极性组分中氢原子类型的变化

4.3.2 极性组分平均分子结构的变化

4.3.3 极性组分官能团结构的变化

4.4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中沥青质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变化规律

4.4.1 沥青质微晶结构的变化

4.4.2 沥青质微观形貌的分析

4.5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沥青质缔合生焦状况的研究

4.5.1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中极性组分聚集趋势与生焦量的关系

4.5.2 尾油循环反应体系中沥青质分子的尺寸与生焦量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正;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文安;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E6X3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