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起伏湿气集输管道携液理论与排液技术研究
【6h】

起伏湿气集输管道携液理论与排液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起伏管道两相流理论与排液技术研究现状

1.2.1 起伏湿气管道两相流研究现状

1.2.2 携液理论研究现状

1.2.3 排液技术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测量方法

2.1 实验流程

2.2 实验装置

2.2.1 动力系统

2.2.2 计量系统

2.2.3 数据采集系统

2.2.4 起泡剂加注系统

2.2.5 涡流排液工具

2.3 实验介质

2.3.1 气液相流体

2.3.2 示踪粒子

2.3.3 起泡剂与消泡剂

2.4 测量方法

2.4.1 流动特征捕捉

2.4.2 压力/压差测量

2.4.3 持液率测量

2.4.4 临界携液流速测量

2.5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2.5.1 起伏管道携液动态实验

2.5.2 起伏管道临界携液实验

2.5.3 泡沫排液技术测试实验

2.5.4 涡流排液技术测试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伏管道携液特性实验研究

3.1 起伏管道携液动态特征

3.1.1 气液流动特征

3.1.2 压差波动特征

3.2 临界携液流速测量

3.2.1 基于压差波动法测量结果

3.2.2 基于UDV测量结果

3.3 临界携液状态下的液相运动分布特征

3.3.1 液滴的产生、运移与消失

3.3.2 液膜运动分布特征

3.4 临界携液流速影响因素

3.4.1液相流量对临界携液流速的影响

3.4.2管道倾角对临界携液流速的影响

3.4.3管道压力对临界携液流速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起伏湿气集输管道临界携液模型

4.1 携液理论

4.1.1 基于液滴夹带的机理

4.1.2 基于液膜正向流动的机理

4.2 倾斜管临界携液组合模型建立

4.2.1ARS分层液膜模型

4.2.2 不均匀环状液膜修正模型

4.2.3 倾斜管临界携液组合模型

4.3 模型评价

4.3.1 液膜不均匀环状分布

4.3.2 液膜分层分布

4.3.3 模型评价

4.4 起伏管道临界携液流速计算

4.4.1 起伏管道水力计算稳态模型

4.4.2 水力模型与临界携液模型耦合

4.4.3 软件编制

4.5 实例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气集输管道新型排液技术应用测试

5.1 集输管道泡沫排液技术应用测试

5.1.1 集输管道泡沫排液技术应用原理

5.1.2 集输管道泡沫排液技术效果

5.1.3 泡沫排液技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5.1.4 现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集输管道涡流排液技术评估

5.2.1 集输管道涡流排液技术应用原理

5.2.2 集输管道涡流排液效果

5.2.3 涡流排液技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5.2.4 基于FLUENT仿真的涡流作用距离预测

5.2.5 现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报春;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油气储运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学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