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反倾销措施经济效应分析——以对苯二甲酸为例
【6h】

中国反倾销措施经济效应分析——以对苯二甲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我国对外反倾销概况

2.1 中国对外反倾销历程

2.2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

2.3 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动因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反倾销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3.1 反倾销的理论依据

3.2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3.3 小结

第4章 反倾销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对苯二甲酸案为例

4.1 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

4.2 反倾销对国内精对苯二甲酸产业进口贸易的影响

4.3 反倾销对国内对苯二甲酸产业的保护效果分析

4.4 反倾销对精对苯二甲酸上下游产业的损害效果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对我国今后实施反倾销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国际市场分工的细化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与国之间频繁的进行贸易往来。在各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当中,凭借着灵活以及隐蔽的特点,反倾销成为了使用频率最多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贸易额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引发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近年来,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制裁的数量呈连年递增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为集中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积极应对国外针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以及采取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进口竞争型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在保护本国进口竞争型产业、恢复公平竞争的同时,反倾销的实施也不可避免的会给其他与进口竞争型产业相关的利益方,比如上下游产业以及消费者造成损害,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而由于我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逐年增多,由对外反倾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对外实施反倾销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反倾销既能够保护本国遭遇倾销挤压的产业,又使得反倾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国内外对反倾销的经济效应,特别是负面效应的研究大部分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也为数不多。本文以2009年我国对韩国、泰国发起的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的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为例,对该案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在一个较短的时期(1至2年),反倾销的确使得国内生产精对苯二甲酸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效的增加,获利颇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倾销的积极影响大大减弱,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受保护产业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受到牵连。上游对二甲苯行业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下游聚酯行业由于承受较高成本负担,同时终端纺织服装业需求低迷,亏损严重。参照对苯二甲酸反倾销案的相关分析,本文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对我国今后实施反倾销措施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指出我国今后在采取反倾销措施时应该本着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的原则,不但要考虑国内受保护行业的利益,同时还要兼顾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