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粘土试验研究
【6h】

电动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粘土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电动修复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土壤修复技术,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该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我国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较少。   中国是世界铬盐的生产大国,年产量超过1.6×105吨,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铬渣,目前我国累积产生铬渣约为6×106吨,其中有4×106吨未得到有效地处理处置。因历史原因,历史堆存铬渣简单堆存,降雨等导致水溶性Cr(Ⅵ)进入土壤及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铬渣污染场地已被列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重点治理对象,但我国缺乏铬渣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技术。本文以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渣污染粘土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动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修复试验研究。通过适宜电压试验、EK-PRB(Fe0)联合修复试验、添加增强剂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间隔通电对电动修复的影响试验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电动修复能够去除土样中的铬,最高去除率可达58.26%;本试验50V即1.25V/cm电压梯度为经济有效的去除电压;Cr(Ⅵ)以含氧阴离子的形式向阳极迁移,Cr(Ⅲ)迁移较复杂,在沉淀态和游离态之间转换;阳极电解液中Cr(Ⅵ)的浓度易达到饱和,对Cr(Ⅵ)的去除产生抑制。   2、EK-PRB(Fe0)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土样中的铬,总铬最高去除率可达80.53%,Cr(Ⅵ)的去除率最高达70.47%;定期更换两极电解液不仅有利于Cr(Ⅵ)的去除,也降低了修复能耗。   3、柠檬酸和EDTA有助于土壤中铬的溶出,可有效提高铬的去除效率,同时降低能耗。亚硫酸钠对Cr(Ⅵ)具有还原作用,将Cr(Ⅵ)转变为Cr(Ⅲ)从而使土中的Cr(Ⅲ)含量明显升高。   4、通过改变通电方式,可以在保证修复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能耗。四种通电方式中,在通电时间不变,变化间隔时间的情况下,连续通电、停1天通1天、停2天通1天、停2天通1天电压逐步增加,其总铬去除效率相差不大,能耗排序是:停2天通1天电压逐步增加<停1天通1天<停2天通1天<连续通电。

著录项

  • 作者

    闫鹏飞;

  •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
  • 学科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英杰;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