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氮素形态下大豆对磷的吸收
【6h】

不同氮素形态下大豆对磷的吸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酸性土壤概况

1.1.2 氮磷的现状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土壤磷素流失的研究状况

1.2.2 大豆氮磷营养的研究

1.2.3 氮磷的利用效率研究状况

1.2.4 同位素示踪的应用

1.3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pH、磷素状况及其环境风险

2.1.1 江西省余江县样品采集

2.1.2 江西省进贤县样品采集

2.1.3 样品分析方法

2.1.4 土壤肥力分级标准

2.2 不同pH土壤下氮磷交互作用

2.2.1 供试土壤

2.2.2 试验方法

2.2.3 采样及测定

2.3 不同氮磷施用下大豆的生长

2.3.1 供试地

2.3.2 试验方法

2.3.3 采样及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pH、磷素状况及其环境风险

3.1 结果与分析

3.1.1 余江县土壤pH状况

3.1.2 余江县土壤磷素状况

3.1.3 余江县土壤pH与各种磷之间的关系

3.1.4 余江县土壤磷的环境风险分析

3.1.5 进贤县长期施肥对水田田面水pH和总磷的影响

3.2 讨论

3.2.1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酸化情况

3.2.2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丰缺情况

3.2.3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磷流失风险分析

3.3 小结

4 不同pH土壤下氮磷肥利用率

4.1 大豆叶绿素含量及其生长状况

4.1.1 大豆叶绿素含量

4.1.2 大豆生长状况

4.1.3 大豆生物量

4.2 收样后供试土壤养分状况

4.2.1 土壤pH状况

4.2.2 土壤有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状况

4.2.3 土壤活性铝、有效锰含量

4.2.4 土壤碳氮比

4.3 大豆植株碳氮比

4.3.1 氮素吸收含量

4.3.2 碳含量

4.3.3 碳氮比

4.4 大豆植株P、K含量

4.4.1 磷素吸收含量

4.4.2 钾元素吸收含量

4.5 大豆植株其它元素吸收含量

4.5.1 中量元素吸收含量

4.5.2 微量元素吸收含量

4.5.3 Al含量

4.6 不同pH土壤下大豆肥料利用率

4.6.1 植物吸收来自肥料的氮

4.6.2 土壤残留来自肥料的氮

4.6.3 损失肥料的氮

4.6.4 大豆氮肥利用率

4.6.5 大豆磷肥利用率

4.7 讨论与小结

5 不同氮素形态以及控制磷肥对大豆生物量的影响

5.1结果与分析

5.1.1 对大豆茎叶生物重的影响

5.1.2 对大豆果实干重的影响

5.2 讨论

5.3小结

结论

全文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马飞;

  •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
  • 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作义,赵学强;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