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对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的抗药性及分子
【6h】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对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的抗药性及分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油菜黑胫病菌

1.2 油菜黑胫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入侵

1.3 黑胫病对油菜生产的影响

1.4 油菜黑胫病的防治措施概述

1.5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类杀菌剂及其抗药性研究进展

1.5.1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1.5.2产生DMI类杀菌剂抗药性的植物病原菌简介

1.5.3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1.6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6.1研究目的、意义

1.6.2技术路线

第二章 DMI类杀菌剂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室内敏感性测定

2.1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样品来源

2.2.2试剂及培养基

2.2.3室内培养法分离油菜黑胫病菌L. maculans

2.2.4室内分离株的ITS鉴定

2.2.5室内分离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试验

2.2.6病原菌“孢子浴”侵染油菜植株法筛选L. maculans抗药性菌株

2.2.7抗药性菌株对DMI类杀菌剂的室内敏感性测定

2.2.8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测定

2.3结果与分析

2.3.1室内培养法分离得L. maculans菌株对戊唑醇均敏感

2.3.2病原菌“孢子浴”侵染油菜植株法筛选出6株L. maculans抗药性菌株

2.3.3抗药性菌株对DMI类杀菌剂的室内抗药性水平

2.3.4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

2.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L. maculans抗药性菌株对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机理

3.1引言

3.2材料与方法

3.2.1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CTAB法提取黑胫病菌总DNA

3.2.3靶标基因ERG11编码区及启动子区的扩增和纯化

3.2.4 ERG11编码区及启动子区基因序列的测序及分析

3.2.5 RT-qPCR试验抗药性菌株中ERG11的相对表达量

3.2.6 ERG11启动子区中的插入序列在L. maculans菌株中的存在情况

3.3结果与分析

3.3.1 L. maculans抗药性菌株中ERG11基因启动子区发生基因片段插入

3.3.2 ERG11启动子区中插入序列的分析

3.3.3启动子中插入序列增加抗药性菌株中ERG11基因的表达量

3.3.4转座子只存在于抗药性菌株的ERG11启动子中

3.4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L. maculans菌株的抗药性遗传分析研究

4.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3抗药性菌株与敏感菌株杂交及子代的分离

4.2.4杂交子代的室内敏感性表型的判定

4.2.5杂交子代DNA的提取

4.2.6 PCR法确认杂交子代中ERG11启动子的遗传分离情况

4.2.7杂交子代接种油菜子叶试验

4.2.8Matingtype PCR试验杂交子代的交配型

4.3结果与分析

4.3.1杂交子代表型的确定

4.3.2 PCR确认抗药性子代的获得了抗药性亲本菌株的ERG11启动子区

4.3.3通过侵染油菜子叶验证杂交子代表型

4.3.4杂交子代的交配型及其分布

4.4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ERG11基因过表达对敏感菌株DMI抗药性的影响

5.1引言

5.2材料与方法

5.2.2供试培养基

5.2.3 ERG11表达载体的构建

5.2.4重组质粒电转化农杆菌

5.2.5农杆菌介导的黑胫病菌(L. maculans)转化

5.2.6阳性转化株对戊唑醇敏感性的试验

5.2.7室内培养条件下抗药性转化株中ERG11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5.2.8转化株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试验

5.2.9 ERG11启动子驱动GFP基因转化敏感菌株

5.2.10戊唑醇敏感性与ERG11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3结果与分析

5.3.1过表达载体的获得及验证

5.3.2阳性转化株对戊唑醇的室内敏感性降低

5.3.3抗药性转化株中ERG11基因的表达量增加

5.3.4抗药性转化株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力

5.3.5 ERG11启动子能驱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在敏感菌株中表达

5.3.6 L. maculans菌株EC50值与ERG11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

5.4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靶标基因点突变对敏感菌株DMI抗药性的影响初探

6.1引言

6.2材料与方法

6.2.1供试菌株及试剂

6.2.2目的基因的扩增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6.2.3农杆菌介导L. maculans敏感菌株遗传转化

6.2.4抗药性转化株的筛选

6.2.5抗药性转化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试验

6.3结果与分析

6.3.1过表达载体的获得及验证

6.3.2 ERG11点突变基因(ERG11-PM)转化株的戊唑醇敏感性显著降低

6.2.3抗药性转化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无显著性变化

6.4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主要创新点

7.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永青;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 学科 微生物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吉,李子钦;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43TQ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