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BCT评价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6h】

CBCT评价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的选择

1.2扫描设备及条件

1.3骨密度的测量

1.4植入微种植体

1.5转矩值的测量

1.6拍摄曲面断层片

1.7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之间的差异

2.2 不同区域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值的关系

2.3 成功组与失败组的骨密度与最大值如转矩值的关系

2.4 最大植入转矩与最大去除转矩的关系

3、讨论

3.1 颌骨不同区域的骨密度分析

3.2 骨密度与微种植体初期稳定的分析

3.3 展望

4、结论

5、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锥形束CT应用于正畸微种植体的研究进展

缩 略 语 表

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利用锥形束CT,测量出需要植入微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植入部位的骨密度值,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植入转矩值与植入部位骨密度的关系,以及最大植入转矩值与最大去除转矩值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正畸科植入微种植体支抗患者38人(男性12人,女性26人)共植入微种植体71枚,其中位于上颌后部32枚,下颌后部8枚,上颌前部17枚,下颌前部14枚。用CBCT对所植入部位进行扫描,模拟植入角度,测量从骨皮质处到微种植体长度7mm的植入部位冠、中、根方三点的骨密度平均值,由同一名医生将微种植体采用自攻方式旋转植入,并测量植入后的最大植入转矩值。拍摄曲面断层片,选取对应种植部位的骨密度值。加载力期间,记录松动失败或折断的微种植体数目并分析原因。拆除微种植体前,测量其最大去除转矩值并拆除微种植体。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指标间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骨密度值与最大植入转矩值是否相关及最大植入转矩值和最大去除转矩值的相关性。  结果:①成功率:71枚微种植体折断1枚,松动5枚,成功率为91.5%。②骨密度的比较:下颌前部(905.50±233.05)HU>上颌前部(842.35±341.99)HU>下颌后部(571.13±184.87)HU>上颌后部(384.03±272.42)HU,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F=16.507,P<0.05,说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上颌后部和下颌后部、上颌前部和下颌前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前部、上颌前部的骨密度显著大于上颌后部、下颌后部。③不同部位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值的关系:上颌后部的最大植入转矩值为(33.69±14.26)Ncm,下颌后部为(34.86±7.54)Ncm,上颌前部为(42.08±18.56)Ncm,下颌前部为(48.16±13.39)Ncm。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不同区域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相关性。  结果:显示上颌后部的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相关系数为0.437,P<0.05,说明上颌后牙区的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尚不能认为下颌后部、上颌前部、下颌前部的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存在相关性。④成功组与失败组的骨密度与最大值如转矩值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结果显示,失败组的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值(PIT)不存在相关性(P>0.05),成功组的骨密度与最大植入转矩值(PIT)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⑤最大植入转矩值与最大去除转矩值的相关系数为0.681,P<0.05,说明最大植入转矩值与最大去除转矩值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中,颌骨各个部位的骨密度值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成功的微种植体的骨密度与最大值如转矩值有相关性,说明骨质是影响微种植体成功率的因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