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研究
【6h】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中西医诊疗进展

缩 略 语 表

附 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研“疏肝健脾汤”结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今后临床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医科、肾病科、泌尿外科和妇科的门诊及住院部FU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A组)与中药组(B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自研中药处方“疏肝健脾汤”,药物组成: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 g,薄荷15 g,炙甘草6g,川芎10g,香附10g,郁金10g。水煎服400ml,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取穴:①中极、大赫、水道;②膀胱俞、会阳、中膂俞。在①与②三者选其两个加一组电针,连续波30min,一日一次。两组共治疗连续两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初诊与治疗结束时中医症候积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中药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7;P=0.045<0.05)。针药结合组的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差值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的治疗后症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症候总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的尿频、尿急及尿痛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8、2.189及2.563;P=0.034、0.033及0.013<0.05)。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的精神抑郁、食少纳呆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3、2.058;P=0.009、0.044<0.05);针药结合组的胁腹胀满、大便溏薄及神疲懒言与中药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8、1.150、0.823,P=0.137、0.208、0.414>0.05)。针药结合组的治疗前后QOL评分差值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疗效好于单纯的中药治疗,可以较好改善患者尿频、尿急及尿痛等主要症状,也能改善精神抑郁、食少纳呆等兼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疏肝健脾汤”结合针灸方法对肝郁脾虚型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效果较佳,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