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凭CT值预测PKP术后邻椎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6h】

凭CT值预测PKP术后邻椎骨折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术前检查及准备

2.3 术前评估

2.4 术中注意事项

2.5 手术方法

2.6 手术疗效

2.7 术后注意事项

2.8 影像学技术参数

2.9 数据获取

2.10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发生骨折邻椎的平均CT值(CT2)与未发生骨折邻椎的平均CT值(CT3)的比较

3.2 术椎与发生骨折邻椎的平均CT值比(CT1/CT2)、术椎与未发生骨折邻椎的平均CT值比(CT1/CT3)的比较

3.3 发生骨折邻椎总CT值(总CT2)与未发生骨折邻椎总CT值(总CT3)的比较

3.4 术椎与发生骨折邻椎的总CT值比(总CT1/总CT2)、术椎与未发生骨折邻椎的总CT值比(总CT1/总CT3)的比较

4、典型病例

5、讨论

5.1 研究结果的分析

5.2 应用前景

5.3 骨密度测量方法及原理

5.4 CT值的定义和应用

5.5 骨密度和CT值之间的关系

5.6 本研究的创新性

5.7 本研究的局限性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KP/PVP手术相关的主要并发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老年患者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椎体后凸成形手术(PKP)最主要的适应症。但PKP手术可能会增加邻椎骨折发生的风险。这可能与邻椎骨质疏松的自然病程有关,也可能与强化椎体和邻椎间的应力集中有关。临床骨密度检测通常是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2-4椎体的骨密度值,但OVCFs大多发生于脊柱胸腰段,腰2-4椎体的骨密度值很难准确反映伤椎及其邻近椎体的骨密度值。本研究设想通过CT值来预测伤椎和邻椎间的应力匹配关系,从而预测邻椎骨折的风险。若邻椎再骨折风险较大可提前干预,如过伸支具保护或预防性邻椎骨水泥灌注,以减小相邻椎体间的“应力梯度”,预防邻椎骨折的发生。  方法:收集2014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因OVCFs行PKP手术治疗的总共167例病例。排除随访不足半年的病例后剩余1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7例。术后其它椎体骨折20例,发生率10.2%。再排除有明确外伤史骨折及非邻近椎体骨折的3例后剩余1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76.94±9.93岁。  回顾研究17例邻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复查的X线及CT片。使用医院PACS影像阅片系统在X线及CT片上分别测量术椎及上、下邻椎的椎体高度和平均CT值。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出椎体中部最“狭窄”处的横截面积。椎体高度与横截面积的乘积,记为椎体有效承重体积。平均CT值与椎体有效承重体积的乘积,记为总CT值。本研究以CT1、CT2、CT3分别代表术椎、发生骨折的邻椎及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以总CT1、总CT2、总CT3分别代表术椎、发生骨折的邻椎及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总CT值。  对术椎、发生骨折的邻椎及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及总CT值的绝对值和相对值(CT1/CT2、CT1/CT3、总CT1/总CT2、总CT1/总CT3)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值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对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比较四组数据的差异。  结果:17例患者均获半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5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03±5.77个月。  1、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CT2)与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CT3)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量t=-2.644,自由度v=16,P=0.018,按检验水准α=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术椎与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比(CT1/CT2)、术椎与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比(CT1/CT3)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统计量Z=-1.681,P=0.093,按检验水准α=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发生骨折的椎体总CT值(总CT2)与未发生骨折的椎体总CT值(总CT3)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统计量Z=-3.385,P=0.001,按检验水准α=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4、术椎与发生骨折的邻椎的总CT值比(总CT1/总CT2)、术椎与未发生骨折的邻椎总CT值比(总CT1/总CT3)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量t=4.497,自由度v=16,P<0.001,按检验水准α=0.0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邻椎骨折的发生率较高,本组数据统计结果为10.2%(17/167)。  1、以术椎、发生骨折的邻椎及未发生骨折的邻椎的平均CT值及总CT值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可以预测术后邻椎发生骨折的风险。  2、邻椎的平均CT值或总CT值低、术椎与邻椎的总CT值比高是邻椎容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临床病例数有限;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缺乏前瞻对照;缺乏伤椎骨水泥灌注量及灌注后CT值的增量与邻椎骨折风险的关系研究;仅纳入了单一椎体骨折病例,对于初次连续或跳跃性多椎体骨折的病例应用受到限制;未纳入年龄、性别、椎间盘退变、间盘内渗漏、骨水泥分布、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局部生物力学环境等因素对邻椎骨折风险影响的研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