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字岩石物理技术的无烟煤储层CO2--ECBM流体连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6h】

基于数字岩石物理技术的无烟煤储层CO2--ECBM流体连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1.2.1 孔裂隙结构研究现状

1.2.2 数字岩石物理技术研究现状

1.2.3 CO2-ECBM研究现状

1.2.4 CO2-ECBM连续过程研究现状

1.2.5 CO2-ECBM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6 存在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Main Workload)

2 研究区CO2-ECBM 地质与工程背景

2.1.1 研究区分布

2.1.2 地层发育特征

2.1.3 构造特征

2.1.4 沉积环境特征

2.1.5 水文地质特征

2.2.1 煤岩煤质特征

2.2.2 温度及压力特征

2.3 工程背景(Engineering background)

2.4 小结(Summary)

3 实验样品及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Sample collection)

3.2 储层岩石物理数据获取方法(Physical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of reservoir rock)

3.2.1 X-ray CT 扫描成像

3.2.2 FIB-SEM三维切割扫描成像

3.3 数值模拟软件及其开发(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its development)

3.4 小结(Summary)

4 无烟煤多尺度孔裂隙结构数字化重构表征

4.1 孔裂隙结构表征方法(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f pore and fracture structure)

4.1.1 孔裂隙结构构建方法

4.1.2 孔裂隙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4.1.3 孔裂隙结构多尺度表征方法

4.2 孔裂隙结构表征分析(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pore and fracture structure)

4.2.1 微米尺度孔裂隙结构表征

4.2.2 纳米尺度孔裂隙结构表征

4.2.3 孔裂隙结构多尺度粗化表征

4.3 煤层气储渗能力与孔裂隙结构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storage and seepage capacity of CBM and pore and fracture structure)

4.3.1 煤层气储存能力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分析

4.3.2 煤层气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分析

4.4 小结(Summary)

5 实验室尺度CO2-ECBM 流体连续过程数值模拟

5.1.1 地质模型预处理

5.1.2 数学模型推导

5.1.3 数值参数及方案

5.1.4 数值结果及分析

5.2 CO2-ECBM 过程连续性机制分析(Continuity mechanism analysis of CO2-ECBM process)

5.2.1 CO2-ECBM连续过程动态特征

5.2.2 CO2-ECBM连续过程控制因素

5.2.3 CO2-ECBM连续过程作用机制

5.3 小结(Summary)

6 工程尺度CO2-ECBM 流体连续过程数值模拟-以柿庄区块为例

6.1 基本地质物理模型及基本假设(Basic geological and physical models and assumptions)

6.2 温度场-流体场-应力场全耦合模型(Fully coupled models of the THM fields)

6.2.1 (基质内)二元气体运移控制过程

6.2.2 (裂隙内)二元气体及水相运移方程

6.2.3 煤体变形控制方程

6.2.4 热量守恒控制方程

6.2.5 孔隙度与渗透率动态演化方程

6.3 温度场-流体场-应力场交叉耦合模型(Cross coupling model of the THM fields)

6.4 地质模型及生产数值模拟方案(Geological model and produ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chemes)

6.4.1 地质模型

6.4.2 模拟参数

6.4.3 模拟方案

6.4.4 求解条件

6.5.1 直接开采与CO2-ECBM 开采对比研究

6.5.2 注气压力对CO2-ECBM 的影响

6.5.3 开采井温度对 CO2-ECBM的影响

6.6 小结(Summary)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Main conclusions)

7.2 主要创新点(Main innovations)

7.3 问题与展望(Problems and 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方辉煌;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授予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学科 地质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桑树勋;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S2TP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