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彩超导引下胫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踝痉挛的临床研究
【6h】

彩超导引下胫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踝痉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病例的选择

2.3试验方法

2.4康复评定

2.5统计分析

附图

3.结果与分析

3.1一般情况

3.2临床评定结果与分析

3.3运动学分析评定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6.病例分析

7.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神经或运动点局部注射药物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肌张力过高的肌肉,缓解痉挛,同时保留肢体其它部分有益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通过彩超精确定位,利用0.25%的布比卡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胫神经阻滞,评价胫神经阻滞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能否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胫神经阻滞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级≥Ⅱ级,踝痉挛改良的Ashworth评定≥Ⅱ级。治疗组进行每周两次的胫神经阻滞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分别由专人进行临床评定和运动学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及运动学评定。 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痉挛程度均发生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下肢Brtmnstrom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踝关节背屈被动活动范围均有明显改善,且这些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学结果表明治疗组步长、步速、步频和步宽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且步长、步速、步频及步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维步态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周期中踝关节背屈角度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足前置功能和足廓清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胫神经阻滞通过阻滞踝痉挛的神经支,可短暂而有效地解除踝痉挛,且随着重复注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适时给予康复锻炼可提高主动肌的肌力以及使痉挛肌与拮抗肌张力之间重建平衡,并出现“远程效应”,整个患侧下肢的运动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