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风Megi(2010)强度和结构变化的数值研究
【6h】

台风Megi(2010)强度和结构变化的数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中尺度ARW-WRF模式,将一个新的台风涡旋循环动力初始化的方案与大尺度谱逼近(spectralnudging)相结合有效地改进台风涡旋的初始结构和强度,进而提高对台风路径,结构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能力。该方案的有效性在台风Megi(2010)的动力初始化和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利用ARW-WRF模式和所提出的新方案对台风Megi进行了7天的模拟,很好地再现了台风Megi在登陆吕宋(Luzon)岛前后及进入中国南海后的路径,强度和结构变化。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动力初始化能有效地改进台风的初始结构和强度进而改进台风结构和强度的模拟,而大尺度谱逼近能有效地减小对大尺度环境流场模拟的偏差进而改进对台风路径的模拟。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的新方法便于获得真实台风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用于台风强度和结构变化的内核动力学和物理机制的研究。  台风Megi(15W)是2010年西北太平洋上最强和生命史最长的台风,它和穿越吕宋岛的其他台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却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强度和结构变化特点。台风Megi在有利的海洋和大气条件下经历了快速增强的过程。控制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台风Megi的快速增强是由对流爆发激发的,对流爆发能够穿透到对流层高层,有利于对流层高层的增暖,从而导致高层暖心的形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爆发起源于眼区边界层中倾斜对流有效位能(SCAPE)的积累。在快速增强的过程中,尽管内核中对流区域增加,但对流层高层的垂直速度减小,对流爆发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同时与大部分经历快速增强的台风不同,台风Megi在快速增强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眼墙收缩过程,其内核尺度反而随台风的快速增强而增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内核尺度的增加是台风与对流层低层大尺度低压环流的相互作用有关。一方面互旋合并使台风尺度增大,另一方面这种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螺旋雨带的活动,雨带中的凝结潜热有效地驱动底层的入流,向内输送绝对角动量,增加眼墙外的切向风使台风内核的尺度增大。  本文还基于敏感性试验的结果研究了吕宋岛地形以及陆地下垫面对台风Megi登陆后眼墙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摩擦的增加和地面熵通量的减小都减弱台风的强度,并导致眼墙的收缩和崩溃。在台风穿过吕宋岛和进入中国南海之后,外围两个螺旋雨带的轴对称化形成了一个大的新的眼墙。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台风进入中国南海后原眼墙的重新出现,从而导致了典型的双眼墙结构的形成及随后的眼墙替换过程。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眼墙的演变受到了吕宋岛西边山脉地形的影响。当山脉地形被平原所替代后,尽管台风登陆后期一个大的新的眼墙仍然形成,但模拟台风的原眼墙依然存在,而且新的大的眼墙的尺度比控制性试验的减小了约25%。这表明新的大的眼墙的形成部分与吕宋岛西部的山脉地形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