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基于话语的视角
【6h】

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基于话语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政治沟通的两种传统研究路径

1.3.2 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沟通研究

1.3.3 话语视角下的第三种研究路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5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理论解析

2.1 网络政治沟通概念的界定

2.1.1 网络政治沟通的内涵

2.1.2 网络政治沟通的特点

2.1.3 网络政治沟通的模式

2.1.4 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主要形式

2.2 话语视角下网络政治沟通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需要从独白走向对话

2.2.2 人民主权与公民权理论:网络话语权的生成

2.2.3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网络公共话语场形成

2.2.4 协商民主理论: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民主呈现

2.3 本章小结

3 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兴起的语境

3.1 表层语境:互联网在政治沟通中的应用

3.1.1 奠基阶段(1994-1999年)

3.1.2 起步阶段(2000-2003年)

3.1.3 探索阶段(2004-2007年)

3.1.4 发展阶段(2008年-今)

3.2 中层语境:传统政治沟通方式存在的困境

3.2.1 混合体制和双重属性下的大众传媒

3.2.2 与普通公众产生距离的人大代表

3.2.3 宣传与公关性质的政府新闻发布

3.2.4 陷入信任危机的听证会

3.2.5 乱象众生的信访

3.3 深层语境:社会的转型与变迁

3.3.1 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3.3.2 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分化

3.3.3 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话语

4.1 网络政治沟通中政府话语的性质

4.1.1 政治话语

4.1.2 机构话语

4.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政策话语

4.2.1 网络政治沟通政策话语的界定

4.2.2 制度化办理网民留言的政策话语

4.2.3 网络实名制的政策话语

4.3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沟通文本

4.3.1 分析向度确立与沟通文本选取

4.3.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话语结构

4.3.3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话语修辞

4.4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行为话语——以网络公共事件为例

4.4.1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回应能力

4.4.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沟通意识

4.5 本章小结

5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

5.1 网络政治沟通中公众话语的性质

5.1.1 民间话语

5.1.2 权利话语

5.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权

5.2.1 公众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形式

5.2.2 公众网络话语权的实现状况

5.3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沟通文本

5.3.1 分析向度确立与沟通文本选取

5.3.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结构

5.3.3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语用

5.4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行为话语——以网络公共事件为例

5.4.1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行为表现

5.4.2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心理透视

5.5 本章小结

6 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共话语场

6.1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提出

6.1.1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涵义

6.1.2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形成

6.1.3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特征

6.1.4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功能

6.2 网络公共话语场的运作——以微博话语场为例

6.2.1 话语主体

6.2.2 话语规则

6.2.3 话语互动

6.2.4 话语秩序

6.2.5 话语能量

6.3 本章小结

7 网络政治沟通与协商民主

7.1 网络政治沟通:从“运动化”到“制度化”

7.1.1 制度化:何以可能

7.1.2 制度化:协商转向

7.2 网络政治沟通的未来发展:网络协商民主

7.2.1 网络协商民主的现实基础

7.2.2 网络协商民主的潜在风险

7.2.3 网络协商民主的实现路径

7.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其他研究主要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等不同,政治沟通主要关注信息、对话、理解与共识,并以此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政治沟通不仅拓展了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视域,也启发了对其它问题的重新认识。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关于政治沟通主要形成了两种研究路径,即“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研究路径和政治传播研究路径,前者关注内在逻辑和本质推理,后者关注沟通技巧和传播效果,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价值的缺失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更是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政治沟通模式,改变着传统政治沟通实践,挑战了传统政治沟通理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政治沟通的第三种研究路径——话语研究路径。  话语视角下的政治沟通关注的是对话、协商与共识,它以公共意见的有效表达和政府的有效回应为核心,充分体现了政治沟通的公共价值和民主价值。任何沟通都需要言说,需要表达,需要以话语为媒介,网络政治沟通也是如此。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中的话语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言说,既包括口头言说,又包括书面言说;行为;相互关系和互动过程。也就是说,话语是说出的、写出的、实践的统一体。因此,理解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中的话语,便是理解意义与现实,理解主体与关系。  当前,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连年攀升。网络使以往沉默的大多数有了自由言说的话语平台,网民更加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共讨论,甚至直接问政于政府,某一公共事件一旦在网上曝光,即可引起网民围观,甚至引爆全国舆论。网络时代,公众话语权得到了极大扩展。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制度化办理网民留言、建设网络问政平台、开通政务微博等与公众进行沟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寻中国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表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以深化对网络政治沟通的认识和把握,提升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效果,并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话语的视角,对中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网络政治沟通进行研究,以期有所发现。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网络政治沟通在中国勃兴的原因是什么;政府网络政治沟通的认知和行为选择如何;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意愿、能力和行为表现如何;政府与公众是如何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互动的;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民主价值及未来走向。与此相对应,话语视角下的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将关涉以下内容: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兴起的语境;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话语;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共话语场;网络政治沟通与协商民主。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释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并对国内外政治沟通及网络政治沟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沟通的话语研究路径。对国内外话语研究的进路进行了考察,明确了政治沟通研究中的话语指向和维度。阐述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网络政治沟通进行了理论解析,从话语的角度界定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的特点,构建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模式,介绍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话语视角下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人民主权与公民权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  第三章对中国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兴起的语境进行了考察。表层语境为互联网在政治沟通中的应用,主要经历了奠基、起步、探索和发展四个阶段。中层语境为传统政治沟通方式存在的困境,如混合体制和双重属性下的大众传媒、与普通公众产生距离的人大代表、宣传与公关性质的政府新闻发布、陷入信任危机的听证会以及乱象众生的信访。深层语境为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包括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分化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第四章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话语。首先,界定了网络政治沟通中政府话语的性质,即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其次,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政策话语,主要是制度化办理网民留言和网络实名制的政策话语。再次,对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沟通文本进行了分析,包括政府话语结构和话语修辞。最后,以网络公共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政府行为话语,主要是政府的回应能力和沟通意识。  第五章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首先,界定了网络政治沟通中公众话语的性质,即民间话语和权利话语。其次,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话语权,包括公众网络话语权的生成、表现形式及其实现状况。再次,对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沟通文本进行了分析,包括公众话语结构和话语语用。最后,以网络公共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众行为话语,主要是公众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透视。  第六章分析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公共话语场。首先,提出了网络公共话语场的概念,包括网络公共话语场的涵义、形成、特征及功能。其次,以微博话语场为例,从话语主体、话语规则、话语互动、话语秩序以及产生的话语能量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公共话语场的运作,以揭示政府与公众在网络政治沟通中是如何互动的以及形成了怎样的沟通关系。  第七章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与协商民主之间的契合。首先,提出了网络政治沟通需要从运动化走向制度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政治沟通制度化的条件和制度化的方向。其次,展望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未来发展,即走向网络协商民主,并分析了发展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基础、潜在风险及实现路径。  可能的创新:(1)选题新。以政治沟通这一独特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网络政治沟通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中国政府与公众的专门的网络政治沟通研究。(2)视角新。基于话语的视角,将政府与公众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分析,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同时,采用了话语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促进了政治沟通研究思雏和风格的转变。(3)内容新。提出了政治沟通的话语研究路径;从话语的角度界定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概念;构建了政府与公众网络政治沟通的模式;界定了网络话语权的概念;提出了网络公共话语场的概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