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方根结线虫与劳尔氏菌对番茄的致病性关系研究
【6h】

南方根结线虫与劳尔氏菌对番茄的致病性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1.1供试线虫和细菌以及番茄的获得

1.2试剂与仪器

2试验方法

2.1 SRKN的鉴定和标准化培养方法

2.2强致病性青枯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2.3西粉三号番茄对青枯病的感病性鉴定方法

2.4根结线虫和青枯菌的接种方法

3试验方案设计

4番茄病变指标的测定方法

4.1番茄形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4.2番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5 番茄发病程度的调查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供试线虫的分离鉴定结果

2青枯菌致病性测定结果

2.1青枯菌分离培养的结果

2.2青枯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3西粉三号番茄对青枯病的感病性鉴定结果

4 SRKN对番茄青枯菌致病性影响测定结果

4.1 SRKN对接菌株苗期形态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4.2 SRKN对接菌株成株期形态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4.3 SRKN对接菌株苗期生理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4.4 SRKN对接菌株成株期生理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5苗期和成株期致病生理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

6番茄POD同工酶电泳结果

7 SRKN对青枯病的发病率影响的调查结果

8 SRKN繁殖率的调查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采用二因子通用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接虫量(0~1500头/株)和接种虫期(参照接菌期)下,南方根结线虫(Southern root-knotnematode,SRKN;Meloidogyne incognita)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侵染番茄时,导致寄主苗期和成株期有关的致病生理方面的变化,同时对苗期和成株期的形态、生理状况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表明:苗期接种线虫寄主的株高较未接种处理较低,茎粗的影响变化不显著,根鲜重和根体积先降低后升高;但在成株期各个形态指标影响不显著。苗期叶绿素含量接种线虫处理较未接种线虫处理明显降低,到成株期叶绿素含量增加,但叶绿素a/b值明显降低,叶色变黄。脯氨酸含量在苗期变化不显著,但到成株期又大幅度升高,脯氨酸含量的升高可以维持寄主细胞的渗透压。根系活力在苗期的变化较大,与未接种线虫的处理相比,接种线虫的处理根系活力较低,到成株期,各个处理的根系活力明显降低,但成株期根系活力受接虫量和接虫期的影响不大。苗期CAT 活性和POD活性均有明显的升高,并受到接虫量大小的影响,接虫量大的上升极高,接虫量小的上升幅度较小,到成株期二者的活性均降低,在两个生理期,受到接虫量和接虫期影响都较大。苗期MDA的含量升高,到成株期MDA含量仍有小幅升高,接虫量和接虫期对其影响不显著。苗期各处理相对电导率升高,从苗期到成株期,又大幅度升高,接虫量和接虫期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前期接种的处理升高的幅度较大,后期接种处理升高幅度较小。从POD同工酶谱变化来看,不同接虫量和接虫期的处理酶谱不同,前期接虫并且接虫量较大的处理,不仅酶带较未接虫处理较多,而且酶带的强度较大。 从线虫侵染对青枯病的发病率影响的调查结果来看,未接虫处理6的平均发病率为60%,其它接种线虫处理的发病率为70%~100%之间。对根结线虫繁殖速率的调查显示:初始接种量越大,其繁殖速率反而减小。 试验还表明:接虫量和接虫期的单因子效应和交互效应对接虫量较大的处理和接虫期较早的处理引起的病变更加严重,而且对苗期的影响效应较成株期大,接菌前接虫的处理比接菌后接虫的处理影响大。因此早期防治根结线虫病对防治青枯病意义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