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为干预理论视野下乡村公共空间在乡村复兴中的作用和设计研究
【6h】

行为干预理论视野下乡村公共空间在乡村复兴中的作用和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2 传统文化和传统乡村复兴兴起

1.2 研究对象

1.2.1 乡村

1.2.2 乡村公共空间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5.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5.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阅读

1.6.2 实地调研法

1.6.3 实践探索法

1.6.4 跨学科研究法

1.7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研究

2.1.2 场所精神

2.2 乡村公共空间概念研究

2.2.1 公共空间

2.2.2 乡村公共空间形式要素

2.2.1 乡村公共空间的分类

2.2.4 乡村公共空间现状

2.2.5 小结

3 乡村复兴下公共空间案例调研

3.1 河南省信阳市西河村公共空间案例调研

3.1.1 西河村基本概况

3.1.2 西河村公共空间分析

3.1.3 小结

3.2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存村公共空间案例调研

3.2.1 郝堂村基本概况

3.2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存村公共空间案例调研

3.2.3 小结

3.3 日本古川町案例分析研究

3.3.1 古川町基本概况

3.3.2 古川町公共空间分析

3.3.3 小结

3.4 关于调研案例的启示和不足

3.4.1 关于调研案例的启示

3.4.2 关于调研案例的不足

4 行为干预与乡村公共空间

4.1 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乡村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功能引导

4.2 行为干预机理论架下乡村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引导

4.3 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乡村公共空间催生的两个认同

4.4 小结

5 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5.1 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公共空间营造的设计原则

5.1.1 有机更新、空间引导原则

5.1.2 时间和空间使用的的复合性

5.1.3 在地性原则

5.1.4 触媒式效应原则

5.1.5 综合效益原则

5.2 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公共空间营造的设计策略

5.2.1 乡村公共空间共创营造平台,国家、社会双向驱动

5.2.2 乡村公共空问的营建手段

5.2.3 乡村公共空问的形态设计

5.3 小结

6 环境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实践——以即墨市金口镇凤凰古乡村规划设计为例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经济

6.1.2 历史人文

6.1.3 历史建筑

6.2 项目诉求

6.2.1 公共空间诉求

6.2.2 风貌诉求

6.2.3 经济诉求

6.3 凤凰村公共空间体系设计营建

6.3.1 “面”状公共空间

6.3.2 “线”状公共空间

6.3.3 “点”状公共空间

6.4 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手段

6.4.1 建造技艺传统创新

6.4.2 景观空间营造

6.4.3 凤凰村营建方式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论文发表及理论实践情况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打破了传统乡村自己自足的生存方式,一直处于自序发展状态下乡村在短时间内难以从内部做出自我调节去适应现代文明的冲击,村民在生活的重压下,被迫进城打工,传统乡村空心化,公共空间失去原有活力;另一方面,乡村旧有的空间形式,难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造成空间废弃和消失的局面。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作为村民公共生活最重要的场域,不仅是村民交流交往的重要载体空间,还是村民之间感情维系,文化传承的纽带,对村民的心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村公共空间进行以“点”、“线”、“面”形态分类营造研究,实现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场所精神等环境行为干预,引导村民参与、推进乡村复兴。环境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的乡村公共空间,借助身处其中村民的视觉、触觉、知觉的纽带作用,形成村民情感及内心的一种撞击,提升乡村凝聚力。乡村公共空间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经历历代村民情感的沉淀,形成了特有的空间属性,村民一旦在印象中检索到与之相对应的场所场景或活动,就会对村民产生强烈的召唤力,激活村社共同体意识,引导村民积极投身乡村复兴。  本文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释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目的及方法,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架构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理论和概念的界定和阐释。在乡村公共空间研究领域引入环境行为干预理论,以界定本研究在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范畴,对研究中涉及的行为干预理论、场所精神理论等的系统阐释,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机制。第三部分通过对个案与规律之间的并行分析,探究出空间与村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构建成熟的理论模型。第四部分应用环境行为干预理论剖析乡村公共生活、公共关系,并结合第三部分总结的普遍规律,探究出公共空间如何通过其功能属性、场所精神对村民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乡村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促进乡村复兴。第五部分以行为干预理论为框架,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综合研究,总结出公共空间发挥引导作用的方式方法。提出相对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第六部分选取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乡建研究实践案例,使理论和实践在相互补充中更加完善。第七部分对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意义进行总结,同时也找出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弥补本研究不足,对未来基于本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做出探讨。  本研究在环境行为干预理论框架下,对乡村公共空间体系的公共属性和场所精神对村民的引导作用进行深入探析,借鉴社会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乡建工作进行导控性研究,把村民与公共空间主客体位置互换,探究成功的乡村公共空间对村民发挥的引导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并在此机制上提出更具实用性的乡建原则和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韩晓雄;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卫红;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乡村规划,公共空间,复合功能,行为干预理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1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