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社会犯罪治理模式变迁研究(1949--2019)--以诸暨为例
【6h】

基层社会犯罪治理模式变迁研究(1949--2019)--以诸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总体治理模式(1949-1978)

二、集体主义观念盛行

第二节总体治理模式的运行样态

一、组建国家专门化政法机构

二、日常管理机制的建设

三、群众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总体治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二、总体治理模式实现的静态稳定和压制性秩序

三、总体治理模式中运动式治理的局限性

第二章改革开放初期的综合治理模式(1978—1997)

二、城乡人员流动加快

三、人本主义发展对国家本位主义造成冲击

第二节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样态

一、政法机关的恢复、重建

二、社会力量辅助参与国家犯罪治理

三、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组织网络

第三节综合治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一、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质特征

二、综合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第三章新时期迈向多元犯罪治理模式(1997至今)

二、市场社会的形成促使社会主体自主性增强

第二节多元治理模式的实践样态

一、国家司法机关的职业化建设

二、犯罪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第三节多元治理模式的发展

一、多元治理模式的特征

二、多元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

三、多元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

第四章犯罪治理模式变迁总结

二、犯罪治理理念从行政管理理念转变为法治化理念

三、犯罪治理目标由维持静态的稳定转变为维持动态稳定

四、犯罪治理模式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一、犯罪治理能力、治理资源与治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发育程度

三、刑事政策的变化

四、人的权利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犯罪治理模式的未来发展

二、加强犯罪治理的信息化建设

三、坚持法治、自治和德治三治结合,完善社会共治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雨秋;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健;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寄生虫病 ;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