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hibor作为中国市场基准利率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检验
【6h】

Shibor作为中国市场基准利率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检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 章引言

第2 章我国各种利率之比较

第3 章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依据

第4 章shiboshibor 作为短期市场基准利率的实证检验

第5 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金融市场化改革最终要解决的是资金配置效率,资金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公平、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即充分竞争的利率体系。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这也是“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深刻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也左右着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像投资和消费,甚至会改变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因此,中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直秉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先放开银行间利率后放开客户利率,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本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
   上海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自2007年1月问世以来,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备受关注。论文对六种主要利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c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质押回购利率(repo_r)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综合评价其基准性、稳定性和关联性后,认为shibor初步具备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但是其基准性和关联性有待加强,而质押回购在整个货币市场上比重较大,其利率特征反而能弥补shibor的不足。
   最后,论文就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shibor基准性和权威性,提出五点建议:进一步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扩大债券融资比重、选择试点机构放松定价权、完善shibor报价机制以及shibor为基准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
   Shibor、chibor和repo_r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所以论文的一个侧重点便是具体区分三大利率之间的特征,再加上时间金融序列在波动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集聚性和不对称性特征,论文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特别注意鉴别不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了格兰杰检验、广义矩、VAR及响应函数、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等模型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结构如下:
   第1 章引言。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第2 章介绍我国六种主要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央行基准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国债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第3 章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依据。主要从利率特征和经济学理论两个角度分析各种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第4章shibor作为短期基准利率的实证检验。本部分主要对shibor、chibor和repo_r的稳定性、基准性、关联性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
   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主要针对实证分析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的五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