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丛枝菌根真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多胺对其生长效应的研究
【6h】

丛枝菌根真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多胺对其生长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文献综述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4 结果和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地球上80%以上植物的根系都与一类土壤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AMF)形成互惠共生体。AMF具有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提高植物抗逆性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生态功能,可作为生物防护剂、促进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在生态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类真菌为专性活体营养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诱导获得胡萝卜毛状根,以此为寄主,建立AMF幼套球囊霉菌(Glomus etunicatum,G.e)的双重培养系统,并利用该系统研究多胺(Polyamine,PA)对G.e孢子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效应,以及对共培养体系中的G.e和毛状根的影响。获得的具体结果如下:
   1.成功诱导出可在无激素条件下快速生长的毛状根,PCR初步鉴定其为转化根。该毛状根在MSR培养基上生长迅速,1个月即可长满整个平板,并经多次继代后仍保持其特性,具备毛状根典型特征。筛选获得较优胡萝卜发根条件为:
   使用A4发根农杆菌菌株,共培养培养基为添加50mg/L Vitamin C(Vc)的水琼脂,加菌量20μl,侵染液OD600值0.6,共培养天数2d。
   2.建立了G.e和胡萝卜毛状根的共生培养系统:无菌的G.e孢子能够以新鲜的胡萝卜毛状根根段为宿主,经过共同培养,在培养基中形成复杂的菌丝际,并最终产生大量G.e子代孢子,顺利完成其生活史。利用该体系中约0.5cm3含有AMF新生孢子、菌丝以及侵染根段的培养基作为种子,可简便实现继代培养。
   3.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3种多胺(Polyamine,PA)包括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对G.e孢子萌发率、菌丝长度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SPD和SPM均可提高孢子萌发率,3种PA对G.e菌丝伸长和分枝都有促进作用,并可延长菌丝分枝时间;其中,SPM效果最显著,160mg/LSPM处理的菌丝分枝数高达对照的3.75倍;菌丝长度和分枝数随PA浓度升高而增加。
   4.研究了SPM对共培养体系中G.e孢子和毛状根的生长效应。结果显示SPM处理导致共培养早期的G.e侵染率、侵染强度和胡萝卜生物量较对照大,且第30d的孢子产量就达到对照第35d的水平。表明SPM可促进G.e对宿主早期的侵染,并加快体系中孢子的成熟,缩短了共培养周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