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铜陵叶山天然栎类阔叶混交体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6h】

铜陵叶山天然栎类阔叶混交体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附表及附图清单

声明

1.文献综述

2.引言

3.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5.结果与分析

6.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致 谢

个人简介、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铜陵叶山天然栎类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分保存完好,林相整齐、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的位置设置120m×150m样地,再将其区划为30m×30m的调查单元20个。在下、中下、中、中上四个坡位每个坡位选择3个调查单元,共计12个,在每个调查单元内采用对角线法则设置灌木5m×5m样方5个,共计设置60个灌木样方,调查记载样方内灌木的种类、盖度、株数、平均高度等;在每一个灌木样方内在对角线法中间位置设置1m×1m草本样方1个,共计设置60个草本样方,调查记载草本植物种类、株数、盖度等。在乔木样方内用全站仪测量每株乔木(DBH≥5cm)的地理坐标,将数据导入南方case软件后绘制乔木分布平面位置图,用winkelmass1.0软件计算林分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三个空间结构参数。利用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三种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分析铜陵叶山天然栎类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植物多样性与林木空间结构特征;运用种-面积曲线和林分空间结构参数-面积曲线比较确定群落结构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最小面积。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植物物种丰富,树种分布具有规律性。在本次调查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29科36属5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6科34属55种。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的物种数分别为12科15属19种、22科33属37种、8科8属9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29.2%、56.9%、13.9%。林下植被较为丰富,其中灌木层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37种,草本层植物种类较为单调,仅有9种。在树种分布上,马尾松集中分布在样地的上坡位,也即高海拔。而林分的主要树种麻栎在样地中的各个海拔梯度均有分布,但随着海拔的增加,麻栎株数逐渐增加,以中海拔分布最多,到高海拔后又逐渐减少,为中低海拔梯度乔木层的优势种。其它树种除青冈栎较为集中的分布在下坡位之外,都成随机分布。(2)林分直径结构呈正态偏左分布,表现出了同龄林的直径结构特征。林分径级集中分布在14cm和20cm之间,以中小径级林木株数多,大径级林木株数较少。通过解析12株林木发现林木平均林龄为50年左右,直径结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林分发育阶段与解析结果不一致。
   (3)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5的种类有麻栎、马尾松、青冈栎、苦楮和石栎,且麻栎在群落中的地位最大,优势明显,为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马尾松、青冈栎、石栎等树种为群落乔木层亚优势种;灌木层重要值>5的种类有:溲疏、青冈栎、山胡椒和黄檀,其中溲疏的重要值最大,溲疏为灌木层主要建群种。草本层(含藤本)重要值>5的种类有:半岛鳞毛蕨、红盖鳞毛蕨、显子草、麦冬和绞股蓝,其中半岛鳞毛蕨的重要值最大,为草本层主要建群种。
   (4)各层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37种)>乔木层(19种)>草本层(9种);Shannon-wiener指数(H′)为灌木层(1.575)>乔木层(0.941)>草本层(0.244);Pielou指数(J)与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J)为灌木层(0.747)>乔木层(0.557)>草本层(0.288);Simpson指数(D)为草本层(0.559)>乔木层(0.531)>灌木层(0.287)。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H')最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J)都是最大。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D)说明草本层被半岛鳞毛蕨控制;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较低、差别不大,说明乔木层和灌木层由多个建群种组成,种间竞争较大。(5)在林木空间分布格局上,角尺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林分中乔木平均角尺度W=0.510,所调查的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表明这一地区天然栎类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和保护良好。林分的平均混交度M=0.345,介于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同树种聚集的情况较多,树种之间的隔离程度较小,各树种组成的结构单元较为单一。样地内主要树种麻栎的平均混交度M=0.216,说明麻栎存在单种聚集现象。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_U=0.492,整个林分在生长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化。各树种的平均直径大小比数取值范围为0.310~0.938,反映了该林分内树种在胸径优势上的分化存在较大额的差异。马尾松(U=0.310)优势地位较为明显,其它树种绝大部分是处于中庸状态,分化不大,处于劣态和绝对劣态的树种主要是数量较少的石栎、油桐、野桐和山鸡椒。(6)通过种-面积曲线确定的铜陵叶山天然栎类阔叶林混交群落非空间结构研究最小取样面积为3720m2(相当于边长为61m左右的正方形),而通过林分空间结构参数-面积曲线确定的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取样面积约为3600m2(相当于边长为60m左右的正方形)。(7)在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种间联结性研究中,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显著正关联和不显著正关联的种群数分别是14对、40对;显著负关联和不显著负关联的种群分别是4对、113对;无关联种群19对。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著正关联和不显著正关联的种群数分别是11对、58对;显著负关联和不显著负关联的种群分别是1对、101对;无关联种群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同,有19对。呈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的种群所占比率要远低于呈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群所占比率,总体上是负联结占优势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