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酰甲胺磷和多菌灵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和积累研究
【6h】

乙酰甲胺磷和多菌灵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和积累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选取有机污染物乙酰甲胺磷(ACE)和多菌灵(MBC)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它们在水溶液-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累积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建立了番茄果实中ACE及其代谢物、MBC及其代谢物的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ACE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2.11μg/kg、3.52μg/kg;甲胺磷(MAP)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1.64μg/kg、1.94μg/kg。在0.02~2.0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番茄果实中ACE回收率为98.7%~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3.5%~9.2%;MAP的回收率为86.4%~98.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2.3%。MBC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4.73μg/kg、4.99μg/kg;苯并咪唑(BEN)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98μg/kg、2.60μg/kg;2-氨基苯并咪唑(2-AB)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16μg/kg、0.29μg/kg。在0.05~5.0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番茄果实中MBC回收率为94.5%~104.9%,相对标准偏差为2.9%~5.9%;BEN回收率为70.5%~88.9%,相对标准偏差为4.6%~6.8%;2-AB回收率为78.8%~84.7%,相对标准偏差为2.6%~9.5%。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2)确定了ACE和MBC可以通过根部吸收作用继而由木质部向番茄体内迁移。1.0mg/L处理浓度下,番茄对营养液中ACE的吸收达到动态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2h;番茄对营养液中MBC的吸收达到动态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约为48h。分别以含有不同浓度(0.1、0.5、1.0、5.0、10.0mg/L)ACE和MBC的营养液处理番茄苗48h,发现迁移到木质部液中的ACE和MBC的量有很大差异。木质部液中ACE的浓度随着营养液中AC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浓度在1mg/L、5mg/L、10mg/L时,有MAP检出,且木质部液中MAP的浓度同样随着营养液中AC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木质部液中MBC的浓度随着营养液中M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浓度在5mg/L、10mg/L时,有2-AB、BEN检出,且木质部液中2-AB、BEN的浓度同样随着营养液中M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以1.0mg/LACE和MBC不同pH(4、6、8)营养液处理番茄苗48h,番茄木质部液中ACE的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在pH4时,番茄木质部液中MBC的浓度最大。分别以1.0mg/LACE和MBC在不同光照强度(0、500、5000、500001x)下处理48h,番茄木质部液中ACE和MBC的浓度存在差异。
   (3)以蓖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CE和MBC在韧皮部中的迁移。以含有不同浓度(0.1、1.0、10.0mg/L)ACE和MBC的营养液处理蓖麻苗48h,发现分别迁移到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ACE和MBC的量有很大差异。蓖麻韧皮部和木质部液中均有ACE检出,同时韧皮部液和木部液中ACE的浓度均随着营养液中AC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蓖麻韧皮部和木质部液中均有MBC检出,同时韧皮部液和木质部液中MBC的浓度均随着营养液中M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个处理浓度下,韧皮部液中MBC的浓度低于木质部液中MBC的浓度。
   (4)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浓度(0.1、1.0mg/L)ACE和MBC分别长期暴露,高浓度(10.0mg/L)ACE和MBC分别短期暴露,连续培养至果实成熟。各浓度处理得到的番茄中均有ACE检出,浓度分别为0.033、0.321、3.126mg/kg;且均有有毒代谢物MAP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3、0.107、0.525mg/kg,各个处理水平下,果实中ACE的浓度均高于代谢物MAP的浓度;1、10mg/L处理浓度下番茄中有MBC检出,浓度分别为1.17、32.96gg/kg,且有有毒代谢物2-AB检出,浓度分别为4.58、123.05μg/kg,BEN未有检出,在各个处理水平下,果实中MBC的浓度均低于代谢物2-AB的浓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