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别山区栗茶复合系统的生态机理研究
【6h】

大别山区栗茶复合系统的生态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文献综述

1.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

1.2农林复合系统的特点

1.4国外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

1.5林茶复合经营的研究现状

2引言

2.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主要研究内容

2.3 课题来源

2.4技术路线

3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3.1试验地概况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模式内光合特性及其环境变化

4.2不同模式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4.3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分析

4.4不同模式内茶叶与板栗品质的差异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板栗纯林正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栗园生态系统脆弱等现状。而茶树适合于散射光的灌木树种。本论文研究于2011年开始,连续2年定位研究安徽省金寨县设立的三种复合模式的样地林,分别为4m×4m板栗行间距下间作茶树(模式I);4m×8m板栗密度间作茶树(模式II);纯茶园(模式III)。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复合林间小气候变化、茶树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茶叶品质,揭示了不同复合密度对茶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栗茶复合栽培密度,筛选高效、持续的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化
  三种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一模式内,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最高,而其他季节土壤养分变化不明显;同一季节里,不同栽培模式内土壤养分表现为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和模式II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分别比模式III纯茶园平均提高了34.75%、34.76%;44.11%、41.92%;24.97%、13.70%;45.71%、25.71%;66.12%、31.27%;56.03%、20.56%;83.79%、38.97%。
  (2)不同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变化
  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均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略高于冬季。但多酚氧化酶则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
  模式I与模式II过氧化氢酶含量平均分别比模式III提高了30.54%、17.83%;不同季节内,模式I和模式II脲酶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式III,分别提高了40.31%、28.96%。三种模式中,模式I和模式II的蔗糖酶和脱氢酶的含量是显著高于模式III的,分别提高了115.62%、44.73%和40.70%、26.51%。
  (3)不同模式下茶叶品质的变化
  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的含量均为春季高于夏季,春季不同模式内茶叶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模式I﹥模式II﹥模式III,且模式I与模式II处理下茶树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式III,分别提高了58.14%和36.04%。春季与夏季模式I和模式II儿茶素含量均比对照模式III的低,分别低了12.97%和6.4%、31.57%和36.84%。模式I与模式II咖啡碱含量分别比对照模式III高31.18%和29.83%。
  (4)不同模式下茶树叶片光合特性
  模式I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III(纯茶园)处理和模式II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模式III(纯茶园)上午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升高,净光合速率也逐渐上升,在11:00时达到第一个峰值(12.21μmol·m-2·s-1),随后净光速率下降,在14:00时降到低谷,出现“午休”现象,以后又快速上升,在15:00时出现第二个高峰值(9.58μmol·m-2·s-1)第二高峰仅为第一高峰的78.4%,模式II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第一峰值(10.78μmol·m-2·s-1)出现在13:00,次峰值(8.63μmol·m-2·s-1)出现在15:00;而模式I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为单峰曲线,峰值(10.33μmol·m-2·s-1)出现在13:00,而在13:00~14:00时,模式I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模式III与模式II,没有产生光“午休”现象。模式II和模式I内茶树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正相关,均为单峰曲线;模式III茶树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模式I、模式II内茶树叶片对光强的响应与模式III全光照基本一致,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升高,超过一定范围后,均有降低的趋势;模式II和模式I的光补偿点比模式III分别降低了11.95%和27.41%。
  (5)不同模式下林内小气候的变化
  栗茶复合模式能改善茶园内的小气候。三种模式内空气相对湿度(RH)的日变化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的,随着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升高,空气的相对湿度逐渐下降,均在14:00降至最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空气湿度又逐渐升高。但模式I(4m×4m板栗株行距)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大于模式III。不同模式内光合有效幅射强度(PAR)的日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其到到最高点均不相同,模式III(纯茶园)在11:00到达到峰值,而模式I和模式II(4m×8m板栗株行距)均是在13:00到达最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