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
【6h】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劳动精神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2.1.1 劳动的概念

2.1.2 精神的概念

2.1.3 劳动精神的概念

2.1.4 劳动精神的基本内容

2.2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2.2.1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概念

2.2.2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2.3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3.2 中国共产党劳动观

2.3.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积极表现

3.2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3.2.1 劳动精神培育理论体系不完善

3.2.2 劳动精神培育实践平台不创新

3.2.3 劳动精神培育文化氛围不浓厚

3.2.4 劳动精神培育协同机制不健全

3.3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不良思潮对劳动精神的冲击

3.3.2 家庭教育对劳动精神培育的忽视

3.3.3 思想政治教育对劳动精神培育的轻视

3.3.4 大学生缺少劳动精神养成源动力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

4.1 完善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逻辑方法

4.1.1 劳动精神目标牵引

4.1.2 劳动精神认识纠偏

4.1.3 劳动精神环境氤氲

4.1.4 劳动精神实践铸就

4.2 实现劳动精神培育与社会各界的积极联动

4.2.1 保障劳动人民权益以培养热爱劳动情感

4.2.2 增加社会劳动实践以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4.3 促进劳动精神培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链接

4.3.1 更新父母的劳动精神认知

4.3.2 提供和创造家庭劳动机会

4.3.3 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家风

4.4 将劳动精神高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4.1 完善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体系

4.4.2 拓展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实践平台

4.4.3 创新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方式方法

4.4.4 发挥校园劳动文化的育人作用

4.5 提升大学生劳动精神自主内化能力

4.5.1 提高劳动精神认知自觉性

4.5.2 提升参与劳动实践积极性

4.5.3 坚定劳动理想信念导向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及创新点

5.1.1结论

5.1.2 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平迪;

  •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洋;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