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现象评估:症状、认知与功能
【6h】

台湾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现象评估:症状、认知与功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研究动机

2文献回顾

2.1老年精神分裂症之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2.2临床特征与病程变化(Clinical features and course)

2.3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与功能

3研究目的

4研究假设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调查方法

3研究工具

3.1基本人口学资料:

3.2精神分裂症临床评估

3.3认知功能评估

3.4.社会功能评估

3.5.预后及生活质量

4资料统计分析

4.1相关:

4.2差异:

结果

1研究样本基本特性

2研究变项现况分析

2.1精神分裂症临床评估

2.2.认知功能评估

2.3.社会功能评估

2.4.预后及生活质量

3研究变项相关分析

3.1社会功能(等级)与精神症状临床评估之相关分析

3.2社会功能(等级)与认知评估之相关分析

3.3社会功能(等级)预后及生活质量之相关分析

3.4社会功能、SQLS与PANSS、CFS-D之相关分析

3.5社会功能、SQLS与认知评估之相关分析

3.6 PANSS、CES-D与认知评估之相关分析

3.7社会功能、SQLS与GAF Score之相关分析

3.8 GAF Score与PANSS、CES-D之相关分析

3.9 GAF Score与认知评估之相关分析

3.10 SF-36与社会功能、SQLS之相关分析

3.11 SF-36与PANSS、CES-D之相关分析

3.12 SF-36与认知评估之相关分析

3.13 SF-36与GAF Score之相关分析

4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各变项之差异

4.1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褚氏日常生活评量测验的差异

4.2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小区自主能力测验的差异

4.3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SQLS量表的差异

4.4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PANSS的差异

4.5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CES-D总分的差异

4.6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WCST的差异

4.7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MMSE总分的差异

4.8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CASI总分的差异

4.9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GAF分数的差异

4.10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SF-36之差异

5 MMSE及CASI EVENT与其他量表之相关分析

5.1 MMSE Event与其他量表之相关分析

5.2 CASI Event与其他量表之相关分析

讨论

1老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现况

2老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3老人精神分裂症患的认知功能

4老人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

5老人精神分裂症的患预后及生活质量

6不同个人背景变项在各变项之相关联

7社会认知功能与其他评估变项量表的相关差异

7.1社会功能

7.2认知功能

7.3小结

8研究限制与不足

9本研究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损害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为有效的制定治疗、预防退化和长期照护的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 本次课题采用横断面现况研究方法,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一家大型医院精神医疗中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把2007年6-9月间60岁或以上的住院病患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全部符合DSM-IV-TR精神分裂症的标准。共计52人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本研究。 经取得个案同意并签署受试同意书后,个案接受安排面对面的会谈和测验,以面谈测验及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工具有:基本人口学资料、精神分裂症病史、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流行病学中心抑郁量表(CES-D)、威斯康辛片卡排序测验(WCST)、简易智能状态测验(MMSE)、认知能力筛检量表(CASI)、褚氏日常生活功能评量表第三版(ADLRS-Ⅲ)、小区自主能力测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SF-36量表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 结果: 1.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资为以男性居多(59.6%)、平均年龄为65.7岁、已婚(75.0%),文化程度以低文化(小于6年)为主(65.4%).以慢性长期住院者最多(96.2%),平均发病年龄为37岁。 2.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与中国常模相比其中本研究受访者阳性症状量表的分数明显低于常模(T=-14.51,p<.05),阴性症状量表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的分数明显高于常模( T=6.78,3.64,p<.05),PANSS总分未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99,p>.05)。 3.威斯康辛卡片排序测验(WCST)与国外65-74岁常模相比(持续应答数、错误总数、持续应答错误%及概念性反应数%)有显著差异存,「持续应答数」、「错误总数」、「持续应答错误%」的分数明显较国外常模分数高(T=6.9,21.61,7.28,p<.05),在「概念性反应数%」的得分(T=-29.46,p<.05)则是明显低于国外常模。在MMSE的研究分数平均数为16.88,CASI为44.35,显示已超过切断分数。 4.褚氏日常生活评量测验中的研究变项与台湾(18-6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模比较,在「自我照顾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及在「褚氏日常生活评量测验」得分明显低于常模(T=-3.84,-7.80,-8.81,p<.05)。 5.SF-36各项量表中的分数与中国的常模相比,在生理机能量表、生理职能量表、躯体疼痛量表、一般健康状况量表、精力量表、社会功能量表、情感职能量表、精神健康量表上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T分别为-4.80、-4.91、-2.02、-3.46、-6.19、-4.19、-4.68、-4.74,p<.05)。SQLS「动力和精力量表」总分与「症状和副作用量表」总分这两个分量表上的分数均高于中国常模(T=9.58,4.04,p<.05)。 6.不同个人背景变项的受访者在各评估变项量表的相关差异研究发现,大部分的背景变项与各量表评估均无差异,只有在不同年龄的受访者中,70岁以上受访者SQLS心理社会量表总分与症状和副作用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未满70岁者(T=-2.85,-2.92,p<.05);40岁前发病的受访者的心理社会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T=2.16,p<.05);在褚氏日常生活评量测验中,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自我照顾能力」得分较40岁前发病者佳(T=-2.18,p<.05);在PANSS「阳性症状量表」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2.06,p<.05)。 7.本研究发现社舍功能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PANSS总分、认知功能及GAF总分存在相关。 8.本研究发现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PANSS总分、社会功能、SQLS心理社会量表及GAF总分存在关联。 结论: 1.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总分上与年轻患者常模之间并无差异存在,代表症状严重度相当,而阳性症状比较轻,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比年轻患者严重。 2.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有缺损、社会功能有退化,愈后与生活质量不佳。 3.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取决于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比较相关,反而与临床症状中阳性症状的相关性不显著。 4.慢性老年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有明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