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旧花岗岩凹陷带岩矿地球化学研究
【6h】

个旧花岗岩凹陷带岩矿地球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0.1论文的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0.2个旧锡多金属矿概况

0.3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研究工作评述

0.3.1既往的研究工作

0.3.2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0.4花岗岩凹陷带的定义

0.5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第一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1.2个旧矿田的成矿背景

1.2.1个旧-开远断拉谷演化及其控矿性

1.2.2矿田构造格架及其与矿田分布关系

1.2.3个旧地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

1.2.4地层的控矿性

第二章花岗岩凹陷带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2.1凹陷带的空间分布及矿化特点

2.1.1凹陷带的空间分布及形态

2.1.2凹陷带的矿化特点

2.2凹陷带的岩石学

2.2.1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

2.2.2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2.2.3成岩成矿特征(一)

2.2.3成岩成矿特征(二)

2.3凹陷带的矿物学特征

2.3.1矿化类型

2.3.2矿石结构构造

2.3.3蚀变及微细矿物分析

第三章花岗岩凹陷带的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1岩石化学特征

3.1.1玄武岩岩石化学

3.1.2花岗岩岩石化学

3.2岩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3.2.1玄武岩稀土元素组成

3.2.2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

3.2.3玄武岩、花岗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模式比较

3.3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3.1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3.3.2微量元素多元统计特征

第四章花岗岩凹陷带成矿机理分析

4.1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4.2成矿机理分析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云南个旧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在个旧矿田的深部,存在一些产状和形态较为特别的地带一花岗岩凹陷带,与成矿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 本学位论文研究系统总结了花岗岩凹陷带的空间展布及其矿化特点,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凹陷带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而探讨凹陷带的形成机理及其控矿作用。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宏观地质调查表明:花岗岩接触.凹陷带主要分布于老卡岩体突起的四周,主要包括“东凹”、“西凹”、“北凹”和“新山凹陷”。东凹主要以铜为主,共生锡;西凹成矿主要为锡矿,伴生铜矿;北凹位成矿以锡铜共生为主;新山凹陷主要以铜为主,伴生锡的多金属矿床。 2、对凹陷带的岩、矿石的光学显微镜及流体包裹体观察表明:花岗岩体侵入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对早期的玄武岩产生蚀变,并对早期的矿化有叠加改造的作用。其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复杂,有典型的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现象,早期的玄武岩内的“矿胚”,有利于后期花岗岩侵入的叠加改造形成富矿。 3、显微镜观察及矿物化学分析表明玄武岩中的普遍存在金云母蚀变,该蚀变导致了流体的酸化,有利于岩石中锡的活化、迁移,是导致变火山岩型矿床中锡矿化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的原因之一。 4、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凹陷带玄武岩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显示较弱的Eu正异常,受后期热液蚀变的影响而出现镁质增加,稀土总量减少的变化。凹陷带花岗岩为岩浆成因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分异程度,对于Sn多金属矿成有利。凹陷带花岗岩比非凹陷带花岗岩具有成矿优势。 5、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Sn、cu多金属矿化与花岗岩关系十分密切。变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具有被燕山期成矿热液改造的特征,且不是Sn元素成矿的主要供源者。在花岗岩、变火山岩和矽卡岩中,Au、W、Mo、As等元素普遍表现出独立富集的特点,反映了燕山期热液活动的特点和矿化的多阶段性。 6、研究表明凹陷带的成矿作用经历了以下四个过程,其一,花岗岩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碳酸盐围岩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矽卡岩化;其二花岗岩在与玄武岩围岩的接触过程中,晚期分异流体作用于玄武岩产生了广泛的金云母化;其三,花岗岩自身受晚期分异流体的作用出现广泛的硅化、绢云母化;其四,矿化元素高度富集的成矿流体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介质条件下沿凹陷带沉淀形成矿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