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及解决
【6h】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及解决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内容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虚开专票行为认定案件的现状

2.1 虚开专票金额和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2.1.1 虚开税务案件逐年增加

2.1.2 法院判决虚开案件数量剧增

2.2 虚开专票行为不断演变导致认定困难

2.2.1 虚开专票常见作案手法

2.2.2 专业“虚开洗票公司”取证难

2.2.3 盗用海关凭证追查难

第3章 税务机关对虚开专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3.1 税务机关取证影响虚开行为的认定

3.1.1 税源管理部门的证据影响移送稽查

3.1.2 税务稽查的证据影响认定虚开

3.2 具体虚开专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3.2.1 “挂靠”方式开具发票的认定问题

3.2.2 石化行业变名开具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3.2.3 交易真实性的认定问题

3.2.4 《已证实虚开通知书》作为直接证据问题

3.3 虚开行刑衔接问题

3.3.1 起刑标准不符影响认定

3.3.2 移送公安不应再行政处罚

第4章 司法机关对虚开专票的认定问题

4.1 虚开专票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歧

4.1.1 关于虚开专票概念的分歧

4.1.2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的侵犯客体的分歧

4.1.3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主观故意的认定分歧

4.2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性质认定上的分歧

4.2.1 目的犯说

4.2.2 行为犯说

4.2.3 具体危险犯说

4.2.4 结果犯说

第5章 虚开增值税专票行为认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5.1 产生虚开行为认定问题的深层原因

5.1.1 法律缺位导致执法难

5.1.2 虚开法理争议大

5.1.3 虚开税收政策层级低

5.2 避免虚开认定分歧的建议

5.2.1 修法并加强发票管理

5.2.2 出台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

5.2.3 整合税收政策最终立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税共享税,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税种,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虚开专票)行为对增值税税基侵蚀严重,对税法的严肃性构成了挑战,打破市场秩序的公平竞争,让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营改增过后全行业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部门企业为逃避税款,虚构成本虚抵税款,虚开专票的案件呈高发趋势,并逐年递增。但目前在刑法学术界、司法机关、税务机关等主体中对虚开行为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认定分歧问题,特别是对虚开行为的在行政法和刑法定性差异的认识、虚开的边界问题、罪与非罪问题、虚开行为的构成要件等问题具有较大分歧,同时也常见法院判决中出现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也常出现法院和税务机关对具体案例虚开的判定不一致的案例。  一方面是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深入研究虚开专票行为的模糊边界,让不同的虚开行为受到不同的处罚结果,具有重大意义。虚开专票侵犯的是混合客体,表面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范的侵害,其实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危害。虚开专票罪应该是结果犯,同时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的结果是判定虚开行为判罪量刑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虚开行为的各种具体问题的深刻剖析,比较虚开行为的不同处理规则,表达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偷、骗税目的,客观上也不会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虚开行为不应以虚开专票犯罪论处,应该同时满足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且让国家税款收到损失才能认定为虚开的观点,提出应进一步修改刑法、征管法定性虚开标准完善检查权力,加快最高法院虚开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归整虚开认定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立法等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