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Q型烟粉虱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生物学参数和真菌对其致病作用研究
【6h】

Q型烟粉虱在不同烟草品种上的生物学参数和真菌对其致病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烟粉虱的起源与分布

1.2 烟粉虱的发生与为害

1.2.1 寄主范围

1.2.2 烟粉虱在烟草上的发生与为害

1.3 关于烟粉虱的生物型

1.4 Q型烟粉虱对同一寄主植物不同品种的选择性及适生性的研究

1.5 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机制

1.5.1 昆虫对远距离植物的定位

1.5.2 到达植物后识别和接受寄主

1.6 生命表及其在烟粉虱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7 烟粉虱的防治

1.7.1 农业防治措施

1.7.2 物理防治

1.7.3 化学药剂防治

1.7.4 生物防治

1.8 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防治害虫研究现状

1.8.1 白僵菌概述

1.8.2 绿僵菌概述

1.8.3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3.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寄主植物

3.1.3 试验方法

3.1.4 试验分析

3.2 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测定及电镜显微观察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数据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4.1.1 烟粉虱卵及各虫态生物学习性及形态学的观察

4.1.2 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4.1.3 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存活率及孵化率的影响

4.1.4 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4.1.5 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命参数的影响

4.2 白僵菌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4.3 黄绿绿僵菌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4.4 黄绿绿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解剖镜观察

4.5 白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

5 讨论

5.1 烟草品种对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5.2 白僵菌Bbr12菌株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毒力

5.3 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毒力

5.4 黄绿绿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过程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5.5 白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过程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6 结论

6.1 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6.2 黄绿绿僵菌和白僵菌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毒力

6.3 黄绿绿僵菌和白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过程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Q型烟粉虱为我国主要外来入侵害虫比B型烟粉虱具有更强的危害性,因此筛选出抗烟粉虱品种以及探寻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探究10种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包括对其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等参数的影响,筛选出抗烟粉虱烟草品种。同时,选取两种最常用的病原真菌,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采用浸渍法对烟粉虱低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侵染烟粉虱的过程,以期探究病原真菌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以及为揭示病原真菌侵染烟粉虱的特点及其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获得结论如下:
  1、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选取10个烟草品种分别测定其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包括发育历期,各龄期存活率、产卵量、成虫寿命以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发现不同烟草品种对烟粉虱各参数之间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贵烟3号上,从卵发育至伪蛹成功羽化所需时间最长为26.37d,在云烟117上最短只需要17.77d,其余品种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平均在20天左右。烟粉虱从卵至成功羽化成成虫的总存活率在云烟85、云烟117、革新三号、贵烟2号和CF225上较低,平均在50%左右,在云烟85上最低,只有44.93%。Q型烟粉虱在10个烟草品种上的单雌产卵量与成虫寿命成正相关性,成虫寿命越长,产卵量越高。分析生命表参数,Q型烟粉虱在NC95、G140、G28和贵烟3号上繁殖能力强,在这四个品种上种群有较强的增长潜力。相反,云烟85、云烟117、贵烟2号、CF225及革新三号则不利于Q型烟粉虱的繁殖,种群增长速度较慢。
  综合分析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参数的影响得出,云烟85、云烟117、贵烟2号、CF225和革新三号是抗Q型烟粉虱品种,而NC95、G140、G28、K326和贵烟3号为易感虫品种,其中NC95最敏感。
  2、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对烟粉虱1-2龄若虫的毒力
  白僵菌和黄绿绿僵菌对烟粉虱1-2龄若虫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效果,其中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其致病力最高,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高达90.3%,白僵菌Bbr12菌株对其致病力与黄绿绿僵菌相比稍低些,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6.7%。从时间和剂量效应分析,在所有处理中,以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杀虫速度最快,LT50最短仅为5.157d,而白僵菌Bbr12菌株LT50最短需要5.367d,对烟粉虱的致死速度也较快。烟粉虱用黄绿绿僵菌处理后的第4d和第12d的LC50分别为6.0×1013和1.0×103,随时间的延长LC50降低,而用白僵菌处理后的第4d和第12d的LC50值较低些。从累计校正死亡率、LT50和LC50等指标可以看出,白僵菌对烟粉虱低龄若虫也有较好的致病效果。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烟粉虱1-2龄若虫致病力最强,可作为生产上应用的首选菌株,但与白僵菌不同的是黄绿绿僵菌在处理浓度为1.0×106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而后,随浓度增加杀虫速度又有所下降。
  因此,以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分生孢子为防治烟粉虱的有效药剂成分时,最佳孢子配比浓度建议为1.0×106孢子/ml,白僵菌Bbr12菌株最佳孢子配比浓度则为1.0×107孢子/ml~1.0×108孢子/ml。
  3、黄绿绿僵菌和白僵菌对烟粉虱若虫侵染过程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侵染烟粉虱低龄若虫的过程发现,黄绿绿僵菌和白僵菌的分生孢子都多附着于表皮较薄部位,且腹面的附着数量明显多于背面,从节间膜、体壁的褶皱凹陷等薄弱部位侵入烟粉虱内部。不同的是,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在接种12h后全部萌发,在烟粉虱上的萌发速率快,24h产生芽管等入侵结构,48h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侵入虫体内部,72h后虫体布满菌丝,并且菌丝在体表重新产孢,被侵染致死的烟粉虱虫体极度皱缩,干瘪,呈黄褐色。因此,认为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致病力可能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与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12h后全部萌发不同的是,白僵菌分生孢子是在12~24h时间内萌发,时间稍滞后。同样,白僵菌分生孢子在48h后萌发形成菌丝穿透体壁进入虫体内部,侵染内部器官,72h后菌丝穿透体表伸出体表,并在体表重新产孢,虫体布满菌丝。与黄绿绿僵菌相比,白僵菌对烟粉虱若虫的侵染能力弱些,但也是防治烟粉虱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昆虫病原真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