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茶花粉保存及自交亲和性分析
【6h】

油茶花粉保存及自交亲和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文献综述

1.1油茶概述

1.2油茶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1.3花粉保存特性研究

1.4自交亲和性研究概述

2引言

2.1课题来源

2.2研究目的及意义

3油茶花粉保存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小结与讨论

4普通油茶无性系自交亲和性研究

4.1材料与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3小结与讨论

5油茶杂交亲和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小结与讨论

6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世界四大本木油料树种之一,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栽培约2300年历史,我国是最大的茶油生产国。油茶全身上下都是宝,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现阶段,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主要从油茶花粉保存、普通油茶无性系自交亲和性、油茶种间杂交亲和性等三方面展开试验,以期对普通油茶的生产造林、油茶种间配置以及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培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初步得到如下结果:
  1.油茶花粉保存研究。油茶花粉保存温度越低,效果相对越好。普通油茶( C.oleifera Able)、多齿红花油茶( C.polyodonta How)、浙江红花油茶(C. chekiangoleosa Hu)、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 Chi)、攸县油茶(C.yuhsienensis Hu)等5种油茶花粉在常温下干燥保存,能满足1个月内花粉保存的需要,活力迅速下降;4℃低温干燥保存能维持4个月的有效活力,但随着时间延长活力持续下降;低温冷冻对不同油茶花粉保存效果不一,-20℃、-80℃干燥保存1年,普通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及攸县油茶仍保持较高活力(≥40%),但多齿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活力较低(≤25%)。常温、4℃干燥保存成本低,操作简便,能满足短期内花粉保存的需要,不适用于油茶花粉的长期保存;-20℃、-80℃干燥是实现油茶花粉较长时间(1年)保存的有效方式之一,实践中视具体需要选择适宜的保存方式。超低温(LN2)保存适用于多齿红山茶、攸县油茶和茶梅(Camellia sasanqua)花粉的长期保存,且保存效果受到花粉含水量、预冻处理的显著影响。试验的3种花药花粉在含水量21%~38%时,超低温保存半年后,仍有很高的萌发率,-26℃(1h)预冻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粉超低温保存效果。
  2.普通油茶无性系自交亲和性分析。采用自花套袋、人工自交、及自由授粉3种处理,对50份油茶无性系材料的结实率、人工自交亲和指数(CI)、相对亲和指数及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自花套袋结实率最低,人工自交次之,自由授粉结实率最高。油茶无性系间自交亲和性存在广泛差异,参试材料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1.3555,其中无性系0531号(CI=1.3555)、0504号(CI=1.0444)为自交亲和无性系,其他无性系均自交不亲和。参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即自交亲和型(4%)、自交不亲和型(84%)和高度自交不亲和型(12%)。油茶人工自交的结实率及平均种子数与自由授粉的结实率及平均种子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自交授粉的油茶果实性状总体上劣于自由授粉处理。普通油茶存在高度自交不亲和性,属于自交少孕植物。
  3.油茶种间杂交亲和性探究。对攸县油茶、浙江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南山茶进行自交异交控制授粉,结合田间座果率动态调查,统计分析不同授粉处理后的结实性及果实的性状特征,计算自交亲和指数。4份材料的自交亲和指数有差异,自交亲和指数高低依次为:攸县油茶(0.2888)>多齿红花油茶(0.2511)>浙江红花油茶(0.1222)>南山茶(0)。4个物种自交亲和指数均小于1,均为自交不亲和植物。4种授粉方式的结实率及结籽数呈现:异株异花>自由授粉>同株异花自交>自花自交。油茶自交授粉后,落果迅速,异株异交授处理在各个时期座果率均高于自交处理的水平。4种油茶植物具有普遍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是油茶栽培生产上落花落果,结实低,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