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6h】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基本概念阐述

1.1.1 美丽乡村

1.1.2 公共空间

1.1.3 乡村公共空间

1.1.4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2 环境行为学

1.2.3 景观生态学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关于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乡村景观的研究

1.3.3 国外关于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1.3.4 国外关于乡村景观的研究

1.4 本章小结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美丽乡村的发展

2.1.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1.3 产业转型升级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我国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概况研究

3.1 我国乡村公共空间分类

3.1.1 按空间形态分类

3.1.2 按功能作用分类

3.1.3 按人的行为类型分类

3.2 我国乡村中公共空间景观特征分析

3.2.1 功能丰富、作用巨大

3.2.2 层次分明,形态多样

3.2.3 文化厚重、特色鲜明

3.2.4 生态完整、环境优美

3.3 我国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现存问题分析

3.3.1 地域文化特色缺乏

3.3.2 缺少对村民的主体行为需求的设计

3.3.3 公共空间功能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

3.3.4 设计趋于城市化,缺少乡土性

3.3.5 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

4 “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4.1 文化+景观的手法,体现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性

4.1.1 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

4.1.2 地域文化元素的利用

4.1.3 地域文化表达的创新

4.2 行为+景观的手法,体现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4.2.1 满足可达性布局

4.2.2 满足社会交往性设计

4.2.3 满足安全舒适性设计

4.2.4 满足特殊人群的设计

4.3 功能+景观的手法,体现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

4.3.1 乡村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性设计

4.3.2 乡村公共空间功能的复合型设计

4.3.3 乡村公共空间功能的适应性设计

4.4 乡土+景观的手法,体现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乡愁性

4.1.1 乡土意境的营造

4.4.2 与乡土环境的融合

4.4.3 乡土植物的配置

4.4.4 乡土材料的使用

5 项目实践——以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江山村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

5.1.区域背景分析

5.1.1 地理位置

5.1.2 基地地域性自然环境分析

5.1.3 基地地域性历史文化分析

5.2 基地公共空间现状

5.2.1 基地整体层次公共空间分析

5.2.2 基地局部层次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5.3 村落公共空间总体景观设计

5.3.1 总体层面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5.3.2 公共系统的梳理

5.4 村落公共空间局部景观设计

5.4.1 基地内地域文化分析

5.4.2 村民行为分析

5.4.3 场地内各公共空间功能分析

5.4.4 文化+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5.4.5 功能+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5.4.6 行为+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5.4.7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

5.5 本章总结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深化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作为当代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当下社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党中央十八大之后,美丽乡村建设在整个中国掀起一番热潮。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因此,本文选择以马鞍山当涂县护河镇江山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探讨,用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手法,同时运用社会学、环境心理学,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等多科研领域为研究的背景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指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首先,在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理解与阐述,通过对美丽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进行概念界定,理清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内涵、内容、建设目标以及基本指导原则,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调研总结分析,从乡村公共空间类型、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特征及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现存的问题三方面认识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最后进行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对策的探讨,总结针对相关问题的景观设计方法。
  接着本文选取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江山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证研究,将其放在当代社会潮流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区域背景及乡村建设发展现状的分析,达到理清论文实证基础部分的目的。同时对村民进行行为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村民的行为习惯,公共空间的功能以及当地的地域文化逐个分析。最终从村民的行为习惯、乡村公共空间的功能、地域文化的表达等多角度出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总结出符合当代乡村发展以及村民行为主体作用下的景观设计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