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

2.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理论依据

2.2.1 劳动力转移理论

2.2.2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农民教育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人的现代化理论

3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3.1 武汉市江夏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分析

3.2 武汉市江夏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主要做法

3.3 武汉市江夏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问题

3.3.1 研究设计

3.3.2 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 农民职业素质状况分析

3.3.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愿状况分析

3.3.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及经验借鉴

4.1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做法

4.1.1 教研推“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4.1.2 多样化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4.1.3 丰富灵活的职业农民培育内容

4.1.4 多渠道的职业农民培育经费来源

4.1.5 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育法律体系

4.2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做法

4.2.1 层次分明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4.2.2 富有特色的国外研修制度

4.2.3 待遇优厚的激励政策

4.2.4 较强的农民自我发展意识

4.3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做法

4.3.1 别具一格的“双元制”培育模式

4.3.2 严格的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认定制度

4.3.3 顺畅的管理体系保障

4.3.4 良好的职业农民教育氛围

4.4 印度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做法

4.4.1 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作用

4.4.2 完善的政策扶持制度

4.5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借鉴

4.5.1 详尽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

4.5.2 多元协作的培育组织机构

4.5.3 完善的激励扶持政策

4.5.4 严格的师资选拔标准

4.5.5 严谨的资格准入制度

4.5.6 层次分明的培育体系

4.5.7 强烈的农民职业认同感

5 构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5.1 明确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

5.2 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原则

5.3 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

5.4 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

5.5 灵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5.6 多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5.7 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

5.8 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

6 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保障

6.1 鼓励多元投资,拓宽经费来源

6.2 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制度

6.3 完善农民培育法律法规体系

6.4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6.5 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

6.6 贯彻落实政府惠农扶持政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硕士期间刊发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研究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业劳动力锐减严重,现有的农业劳动力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安全是确保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为确保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破题对策—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必然选择。  本文运用劳动力迁移理论,毛泽东、邓小平的农民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人的现代化理论,从理论上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通过实证分析武汉市江夏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做法,如明确培育政策导向,明晰培育对象遴选标准,科学规划培育内容,灵活变通培育方式,认真落实培育考核管理等,得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培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依然存在着务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培育规模较小,效果不佳、培育组织主体单一、培育内容不全面、培育方式滞后、培育供给不足、培育监督管理不到位、培育扶持政策缺乏等。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以及印度四国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及经验,总结其成功之处,以期为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供启示。立足于国内新型职业农民实践研究和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农民自愿、全面培育的原则下,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多方主体力量协作,农民要具有主体意识和现代化观念,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开展。总体上来讲,要从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等方面出发,优化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与此同时,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制度,通过拓宽培育经费来源,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贯彻落实培育扶持政策等方面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形成“培”与“育”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