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支护技术研究
【6h】

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支护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3 存在的不足

1.4 围岩稳定性控制及支护技术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马头门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与支护技术研究

2.1 硐室和巷道围岩锚固作用机理

2.1.1 悬吊理论

2.1.2 组合梁理论

2.1.3 均匀压缩带理论

2.2 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

2.2.1 高地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破裂机理

2.2.2 围岩稳定控制理论

2.3 马头门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2.3.1 锚杆高预应力施加技术

2.3.2 围岩扰动区滞后注浆技术

3 岩石力学性能试验与马头门支护方案

3.1 工程地质条件

3.2 马头门处围岩力学特性试验

3.2.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2.2 抗拉强度试验

3.2.3 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3.2.4 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试验

3.3 马头门支护方案设计

3.3.1 支护方案一

3.3.2 支护方案二

3.3.3 支护方案三

3.4 本章小结

4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与方案优化

4.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

4.2 马头门计算模型建立

4.2.1 模型网格划分

4.2.2 分析断面设置

4.2.3 围岩计算参数

4.3 数值模拟分析

4.3.1 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

4.3.2 位移场数值模拟分析

4.3.3 围岩塑性区分布

4.4 方案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马头门处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现场监测

5.1 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5.1.1 监测的目的

5.1.2 监测的内容

5.2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监测

5.3 锚杆、锚索受力监测

5.4 衬砌结构受力监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深井巷道围岩支护与稳定性控制是需要长期进行研究的关键问题,而马头门更是关乎矿井建设成败和安全生产的重要部位,其周围硐室工程较多,特别是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受力情况更复杂,地压大,断层构造多,软岩遇水会膨胀,深部岩层裂隙发育,所以支护难度很大,煤矿深井马头门及相连井壁破坏时有发生,已成为煤矿深井建设一大技术瓶颈。为此,本文对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对马头门围岩控制及支护设计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此为理论指导,提出了马头门围岩控制技术;其次,通过现场取样,进行了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处围岩的岩石力学主要性能试验,为支护技术研究分析提供了基础;然后,根据围岩支护理论和淮南矿区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三种支护方案,各方案下初期支护的间排距不同,注浆加强支护和永久支护相同。
  根据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尺寸参数和各支护方案,利用MIDAS软件建模,再通过FLAC3D软件对各个支护方案下马头门不同断面处的应力、位移、塑性区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支护方案一为最优方案。马头门处应力、位移,塑性区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围岩稳定性较好,方案合理。
  最后,通过现场工程实测,得到了马头门处围岩表面位移、锚杆锚索受力和衬砌内力的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完成支护后,巷道的拱顶下沉值、两帮收敛、底臌均明显减少,并且逐渐趋于稳定,锚杆、锚索受力稳定,支护结构安全,说明此方案下马头门支护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