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床含气砂质沉积物的声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6h】

海床含气砂质沉积物的声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底浅层气的分布

1.2.2 海底含气沉积物的声学探测

1.2.3 沉积物的声学响应模型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实验装置与含气样品制备

2.1 引言

2.2 主要实验装置

2.2.1 225kV micro-CT

2.2.2 弯曲-伸展元测试系统

2.2.3 GDS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系统

2.2.4 双压力室体变量测系统

2.2.5 高压溶气饱和仪

2.3 试验材料

2.4 试样制备

2.4.1 制样方法与安装

2.4.2 试样饱和与固结

2.4.3 含气砂质沉积物制备

2.5 小结

3 含气砂质沉积物中气泡微观特征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

3.2.1 CT扫描装置

3.2.2 实验过程

3.2.3 数据处理

3.3 气泡微观分布特征

3.3.1 气泡赋存状态

3.3.2 最大气泡

3.3.3 最小气泡

3.4 气泡尺寸分布特征

3.4.3 气泡分布尺寸预测

3.4.4 气泡尺寸与共振频率关系

3.5 小结

4 含气砂质沉积物的声响应特性实验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2.1 实验过程与试样体变

4.2.2 激振频率的选取

4.2.3 信号采集与解译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数据的处理与描述

4.3.2 声响应的幅值特征

4.3.3 声响应的声速特征

4.4 小结

5.1 引言

5.2 Anderson-Hampton模型

5.2.1 模型预测与实测对比

5.2.2 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

5.3 改进的含气砂质沉积物声速模型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预测及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5.4 小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浅层气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在我国的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片区均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尤以东海近海片区分布最为典型。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一些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会在潜存浅层气的海域范围内展开。深入研究海床含气沉积物的声学响应特性,进一步完善海洋含气沉积物的探测技术和识别理论,对于海洋环境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资源开采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学探测是海底沉积物无损探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我国东海杭州湾海床含气砂质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CT扫描实验,获取气泡尺寸分布,依据气泡共振规律,选取适宜的激振频率,开展声学响应特性实验研究,并与Anderson-Hampton模型对比,提出改进的声速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改造完善实验设备,基于GDS应力路径三轴仪,增加弯曲-伸展元测试系统、带有高精度低量程差压传感器的双压力室系统,并配合自主研制高压溶气饱和仪,成功实现了含气砂质沉积物的试样制备和声学实验测试。
  第二,为了解含气砂质沉积物中气泡的赋存状态与尺寸分布规律,自行设计加工了可用于含气砂CT扫描的装置,利用225kV-3D-micro-CT进行扫描,借助VGStudio MAX软件处理扫描图像,获得了含气砂质沉积物中的气泡赋存形态和尺寸大小分布;利用Log-logistic概率密度描述气泡尺寸分布规律,同时根据Log-logistic概率密度函数中参数属性,预测了含气砂质沉积物中孔隙率和含气量变化时,气泡尺寸分布规律。
  第三,基于气泡尺寸分布规律,得到气泡共振频率的范围,研究低于气泡共振频率下,含气砂质沉积物的声学响应,并结合室内三轴砂样尺寸大小,确定室内声学测试激振频率范围;选取适宜的激振频率,开展声学实验,获取了含气砂质沉积物的幅值和声速参数。
  最后,重点介绍Anderson-Hampton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并与实验实测数据对比,阐述了模型预测与实测结果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依据含气量与压缩波速关系,提出了改进的含气砂质沉积物声速响应模型;针对该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