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诱导电子转移与多级管状设计增强氮化碳光催化产氢性能
【6h】

诱导电子转移与多级管状设计增强氮化碳光催化产氢性能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 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石墨相氮化碳简介

1.3 石墨相氮化碳用于光催化的研究背景

1.4 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活性改善策略

1.4.1 元素掺杂

1.4.2 结构缺陷

1.4.3 分子桥联

1.4.4 剥离

1.4.5 超分子预组装

1.4.6 形貌设计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 章实验材料合成及表征

2.1 材料设计依据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材料合成方法

2.3.1 供体-π-受体型多孔氮化碳材料的设计

2.3.2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材料的设计

2.3.3 多级管状氮化碳材料的设计

2.4 材料表征及分析

2.4.1 结构表征

2.4.2 形貌表征

2.4.3 电子结构表征

2.4.4 其他表征技术

2.5 性能测试

2.5.1 电化学性能测试

2.5.2 光催化产氢测试

第3章供体-π-受体型多孔氮化碳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产氢研究

3.1 引言

3.2 供体-π-受体型氮化碳合成与表征

3.2.1 供体-π-受体型氮化碳的合成

3.2.2 供体-π-受体型氮化碳的表征

3.3 性能测试

3.3.1 供体-π-受体型氮化碳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3.2 供体-π-受体型氮化碳的光催化产氢测试

3.4 供体-π-受体结构对氮化碳性能的影响

3.4.1 结构表征分析

3.4.2 表面化学与比表面分析

3.4.3 光学性质与电化学分析

3.4.4 能带结构表征

3.4.5 光催化产氢性能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合成及其光催化产氢研究

4.1 引言

4.2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合成与表征

4.2.1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合成

4.2.2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表征

4.3 性能测试

4.3.1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3.2 电子迁移可控的氮化碳的光催化产氢测试

4.3.3 理论计算方法

4.4 可控电子迁移的机理分析

4.4.1 结构表征分析

4.4.2 电子迁移分析

4.4.3 光学性质与能带结构分析

4.4.4 光催化产氢性能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多级管状氮化碳的合成与光催化产氢研究

5.1 引言

5.2 多级管状氮化碳的合成与表征

5.2.1 多级管状氮化碳的合成

5.2.2 多级管状氮化碳的表征

5.3 性能测试

5.3.1 多级管状氮化碳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3.2 多级管状氮化碳的光催化产氢测试

5.3.3 理论计算方法

5.4 多级微纳结构对氮化碳性能的影响

5.4.1 材料表征分析

5.4.2 光学吸收与表面化学分析

5.4.3 能带结构分析

5.4.4 电荷分离效率分析

5.4.5 光催化产氢性能评估

5.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孙宗招;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立民;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