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3+、Sm3+单掺杂TiO2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6h】

B3+、Sm3+单掺杂TiO2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电致变色概述

1.2.1 电致变色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1.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3 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

1.2.4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应用

1.3 常用的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

1.4 TiO2的研究背景

1.4.2 TiO2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溶胶-凝胶法简介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检测仪器

2.3 实验材料的处理

2.4 薄膜的制备

2.5 实验流程

2.6 样品的表征及分析手段

2.6.1 热分析

2.6.2 X射线衍射仪

2.6.3 扫描电子显微镜

2.6.4 分光光度计

2.6.5 电化学性能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2 Sm3+掺杂TiO2干凝胶粉末的TG-DSC分析

3.1.3 B3+掺杂TiO2干凝胶粉末的TG-DSC分析

3.2 微观结构分析

3.2.1 样品表面形貌分析

3.2.2 样品的晶体结构分析

3.3 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分析

3.3.1 TiO2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分析

3.3.2 Sma+掺杂TiO2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分析

3.3.3 B掺杂TiO2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分析

3.4 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4.1 TiO2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4.2 Sm3+掺杂TiO2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4.3 B3+掺杂TiO2薄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TiO2属于阴极电致变色质材料,因它具有高着色效率,作为无机电致变色质材料而被广泛研究。在三种晶型当中,锐钛矿的TiO2的电致变色效果最佳,但仍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的要求,同时,其循环寿命和稳定性也是TiO2薄膜考虑的重点。合适的制备方法和优化制备工艺来提高薄膜的性能外,掺杂也是改善TiO2薄膜性能的主要途径。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提拉镀膜工艺,将钛酸四丁酯放入溶剂无水乙醇中,经磁力搅拌后,再加入抑制剂冰醋酸,然后加硝酸和去离子水于无水乙醇中来使其成酸性,最后成功制出TiO2及其掺杂的前驱体溶胶。经过提拉镀膜,成功制备TiO2电致变色薄膜以及一系列Sm3+、B3+掺杂TiO2薄膜。分析热反应机理用热分析仪测定,表面形貌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对其晶型的构造及无定形程度用X-射线衍射研究,对其光学性能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检测,用三电极法测其电化学性能。其研究结果如下:
  (1)TiO2薄膜热处理效果最佳的温度为400℃,经蒸发、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等阶段,TiO2及其掺杂了的干凝胶的质量逐渐降低,直至质量不再变化以后,TiO2由锐钛矿转到金红石的晶型晶体。
  (2)TiO2薄膜以锐钛矿相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好的电致变色机能,稳定性和着色效率高,在可见光谱区域内,最大光透过率能够达到了75%左右。
  (3)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微观下呈现纳米疏松多孔、表面粗糙、不平整的特性。疏松多孔结构为离子运输提供便利,提高离子的存储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
  (4)通过将Sm(NO3)3溶液和H3BO3溶液依次加入到TiO2前驱体溶液中,制备含掺杂了B3+、Sm3+的TiO2电致变色膜,掺杂了Sm3+的浓度为10%时,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最好。引入B3+的掺杂浓度为9%时,薄膜具有最佳的电致变色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