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宿南矿区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
【6h】

宿南矿区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1.2.2 土壤重金属溯源解析

1.2.3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

1.2.4 土壤-作物系统(S-Ps)重金属迁移

1.3 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及制备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预处理

2.2.3 理化指标测试

2.3 样品前处理方法

2.3.1 总量消解法

2.3.2 化学形态提取法

2.4 测试方法

2.5 试剂及仪器

2.5.1 实验试剂

2.5.2 实验仪器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

3 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3.1 主要理化性质

3.2 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3.3 土壤重金属评价法

3.3.1 地累积污染指数

3.3.2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

3.4 土壤重金属评价分析

3.4.1 不同煤矿区重金属评价

3.4.2 矿区不同重金属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土壤重金属多元统计分析

4.1 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4.2 聚类(R型)分析

4.3 主成分分析

4.4 来源解析

4.5 本章小结

5 矿区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形态分析

5.1.1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5.1.2 玉米植株重金属分布特征

5.2 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插值

5.3 表层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5.4 剖面重金属垂向迁移规律

5.4.1 剖面重金属迁移特征

5.4.2 剖面重金属形态转化

5.5 本章小结

6 矿区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健康风险

6.1 土壤-玉米系统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6.2 玉米各部位与形态间相关性分析

6.3 土壤-玉米系统重金属的转运

6.3.1 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

6.3.2 土壤-玉米系统富集迁移规律

6.4 研究区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6.4.1 健康风险评价法

6.4.2 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由于煤及围岩矿物中富含多种有毒有害的微量元素,煤炭资源的开采极易将它们释放到周边环境中,这必然会导致大气、水体、土壤等固有环境受重金属污染,甚至以食物链富集的方式威胁到人类健康。本文选定淮北煤田宿南矿区为研究区,采集了59件表土样、8件煤矸石样、24件剖层样及67棵玉米植株,重点对该矿区煤矸石山附近土壤-玉米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垂向运移、植株累积特性进行探究,并就食用玉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除Mn无标准限值外,其它6种元素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其中Cu、Ni和Cd分别超出安徽土壤背景值1.25、1.63和2.58倍,Mn和Zn均值含量高于煤矸石样。综合评价表明,矿区生态风险起主导作用的是因子Cd,其余重金属隶属于轻度危害。依据多元统计结果,Pb、Cu和Zn可解析为煤矿区交通运输源;Mn和Cd代表煤尘与农业活动的复合污染,而Ni和Cr可表示为母质与煤矿开采的联合作用。Kriging空间插值显示,除宿南矿区东南部局部区域外,Mn与Cu具有比较类似的空间分布,其余重金属区域分布各具差异性。
  (2)在非成熟期时,玉米植株中Mn、Cu和Zn主要蓄积于叶部,Pb、Cd和Ni蓄积于茎部,Cr蓄积在根部;成熟期Pb由富集于茎部转变为根部,而Cd和Ni由富集于茎部转变为叶部。表土形态以残渣态百分比为主,且可利用态Cd最高,而环境中Cr最稳定;除芦岭剖层样外,其余样点Mn、Cu、Ni和Zn向深部逐渐降低,均表现出明显的垂向迁移特征。
  (3)各部位对Cd的富集转运最显著,重金属从玉米根部向可食用器官的潜在迁移力较强。土壤各形态对玉米根部吸收重金属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膳食摄入这一途径下,儿童承受的健康威胁要高于成人,且健康风险指数的大小为Cr>Cd>Zn>Pb>Ni>Cu。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