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构建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6h】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构建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2.1 相关理论

2.1.1 区位理论

2.1.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1.3 区域经济传递理论和区域经济辐射理论

2.1.4 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森林生态城市带相关概念的界定

2.3 本章小结

3 大小兴安岭地区发展现状及林业经济发展困境

3.1 大小兴安岭地区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

3.1.1 区位条件

3.1.2 森林资源现状

3.1.3 生态气候现状

3.2 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城市人口现状

3.3 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3.3.1 经济发展现状

3.3.2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3.4 大小兴安岭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

3.4.1 行政区域分割制约区域一体化发展

3.4.2 环境资源受限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

3.4.3 产业同构制约区域协作发展

3.5 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失衡困境

3.5.1 林业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失衡

3.5.2 不同地理单元之间林业产业失衡

3.5.3 政府与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配置失衡

3.6 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需求趋势

3.6.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

3.6.2 林业经济转型诱导向中心城市集聚

3.6.3 森林资源禁伐压力引发的多项林业重点产业发展

3.7 本章小结

4 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

4.1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内涵、规划范围

4.1.1 内涵的界定

4.1.2 规划范围

4.2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可行性、必然性

4.2.1 具备重大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的可行性

4.2.2 具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4.3 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重要意义

4.3.1 有利于保障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

4.3.2 有利于发挥区位比较优势

4.3.3 有利于发挥林业产业政策的传导作用

4.4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

4.4.1 发展目标

4.4.2 基本原则

4.4.3 功能定位

4.5 基于空间联动的大小兴安岭“一带、三轴”森林生态城市带

4.5.1 突出“一带’’整体的优势竞争

4.5.2 明确“三轴’’辐射带到作用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产业类型识别

5.1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中林业产业识别的中心作用

5.2 产业类型识别的基本方法选择

5.2.1 灰色GM(1,1)模型分析方法

5.2.2 灰色发展决策分析方法

5.3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三次产业的类型识别

5.4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第一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的类型识别

5.5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第二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的类型识别

5.6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第三产业内部次级产业的类型识别

5.7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产业识别小结

5.8 本章小结

6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6.1 林业产业联动“多结点”模式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建设

6.2 基于空间联动与林业产业联动构建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6.2.1 模式建设基础分析

6.2.2 构建“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6.2.3 “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目标及意义

6.3 案例分析——以伊春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为例

6.3.1 伊春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

6.3.2 以伊春为“轴’’,联动黑河、大兴安岭地区

6.4 本章小结

7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保障对策

7.1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保障对策

7.1.1 建立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的国家引导对策

7.1.2 提供纵向集成产业园区保障

7.2 “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对策

7.2.1 “一带”整合“三轴’’区域分工协调发展

7.2.2 “三轴”促进“一带”区域整体共赢

7.2.3 “多结点”综合优势保障

7.2.4 其他林业产业投入要素保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方向逐渐转入社会生态经济转型区域开发期。同时,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也处于急剧变革中,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促进了各区域的发展都担负着生态经济发展和保障资源永续利用的任务。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主体资源特征明显,充分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该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必将是不断发生变化,当前该区域逐渐具备林业产业关联空间重构条件,表现在:高密度的林业产业要素集聚、近距离的林业产业要素专业化和转移,浅分割区域一体化表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多方因素,共同推进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发育,并形成以林业产业为关联纽带的有主次序列、分工协作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在该地区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有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集散,成为全国整体生态功能保护的引擎;同时,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带、三轴、多结点”能够突出体现区域一体化、林业产业关联、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点,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区位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全面剖析了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区位、自然和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选择林业产业发展模式角度构建发展大小兴安岭森林城市带,从三个角度阐明该区域城市资源与林业产业整合的区域协同。第一,“一体化”发展是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趋势;第二,基于大小兴安岭山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区,结合沿线数个城市空间带状发展和林业经济的核心地位,构建了大小兴安岭“一带、三轴”的森林生态城市带,指出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地区为三个轴心城市,剖析了“一带”整体竞争优势、“三轴”辐射作用以及“一带”协同“三轴”的合作多赢;第三,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林业产业类型进行识别,指明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类型,又以灰色发展决策法,分别对各产业的次级产业发展潜力进行内部识别,找出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的“多结点”的重点产业;构建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一带、三轴、多结点”经济发展模式,分别指明了以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整合为“一带”建设,以三个地区自身“轴-轴”与“轴-轴-轴”的发展为“三轴”建设,以灰色绝对关联模型分析三个地区各个主要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从而判别各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为“多结点”建设,达到“一带、三轴、多结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体高效运行。  本文仅从林业经济发展角度对大小兴安岭地区核心城市林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构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有利于发挥“一带”的区域协调作用,推动“三轴”—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联动、整合作用,“多结点”的发挥理顺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打造一个立足大小兴安岭区域、林业产业辐射区域内部、生态功能服务全国的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城市带。

著录项

  • 作者

    高路;

  •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吕洁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林业,空间重构,森林生态城市带,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