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
【6h】

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语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3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标准

2.4治疗方案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一般资料

3.2不同资料分组五年生存率的差异

4讨论

4.1临床一般特点和肾母细胞瘤病

4.2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

4.2术前化疗

4.3肿瘤切除术式的选择

4.4术后放化疗的选择

4.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6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复发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肾母细胞瘤属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双侧肾母细胞瘤较为少见,占肾母细胞瘤的3%~10%,发病年龄低于单侧肾母细胞瘤,其治疗相对复杂且生存率更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预后较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国内缺乏相关大宗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围术期变化、随访情况,提高对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经临床确诊的双侧肾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理分型、手术情况、化疗方案、随访转归,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分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对有意义生存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对进行生存分析,取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15例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男性患儿9例(9/15,60%),女性患儿6例(6/15,40%),男女比例3∶2。最小发病年龄3月,最大发病年龄25月,平均发病年龄为10.2±6.3月。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4例(14/15,93.33%),其余临床表现为血尿、腹痛、贫血、乏力、肿瘤压迫症状等。肾脏肿瘤最大直径大小不一,最大130mm,最小25mm,平均值为80士28.5mm。伴发畸形者6例(6/15,40%),其中1例伴发偏身肥大,4例伴发单侧或双侧隐睾,2例隐睾合并尿道下裂,1例双侧虹膜缺如。截至本研究随访结束,长期存活者6例,最长存活时间已达12年。无伴发畸形的双侧肾母细胞瘤患儿的3年生存率为77.78%,伴发畸形者3年生存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型(FH)和预后不良型(UH)3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行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发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早于单侧肾母细胞瘤,腹部肿块是主要首发症状;  2.是否伴发畸形是影响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伴发畸形者预后明显差于未伴发畸形者;组织病理学分型可用于预测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FH型预后好于UH型;  3.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预后较单侧肾母细胞瘤差,3年生存率为53.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