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研究
【6h】

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1

典型病例2

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各种新型血管内治疗器材的研发进步,血管内再通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相比于传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再通治疗可大大提高开通率并改善患者预后。然而,不同病因导致的大血管闭塞对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同病因以及不同发病机制导致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差异。  研究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TOAST分型对患者血管闭塞原因进行分类,记录患者发病至再通时间,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即时脑血管造影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系统(TICI)进行血流再通评估,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术后三个月预后随访使用改良Rinka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价指标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不同病因及不同机制导致脑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对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差异。  结果:  共计纳入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02例,根据改良TOAST分型,心源性大血管闭塞为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为45例,其他及未知原因导致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为19例。相比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男性(P=0.007)、高血压(P=0.015)、糖尿病(P=0.045)冠心病(P=0.009)、吸烟史(P=0.023)比例显著较高,动脉硬化组基线NIHSS评分更低,但两组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心源性脑卒中组房颤所占比例明显较高(P<0.001)。相比心源性栓塞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在首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成功率明显较低(P<0.001),使用血管成形术的比例显著较高(P<0.001),动脉粥样硬化组再通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在最终治疗再通率、良好预后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按发病机制分单纯动脉粥样硬化性原位血栓组(underlying IAD)31例,单纯颅内大血管栓塞组44例。两组在性别(P=0.056)、高血压(P=0.003)、高血脂症(P=0.033)、冠心病(P=0.012)和吸烟史(P=0.026)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和 IAD组相比,栓塞组房颤所占比例显著较高(P<0.001)。两组基线NIHSS评分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栓塞组合并ICA、MCA闭塞比例明显较高。IAD组使用多模式治疗、血管成型术以及术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比例显著高于栓塞组, IAD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再通率较栓塞组低(P=0.016)。两组最终整体再通率、三个月随访预后良好率两组也未显示出区别,两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未见差异。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与心源性栓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比,两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两组行血管内治疗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未见明显差异,相比于栓塞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在行血管内开通时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血管成形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