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orsus联合固定矫治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拔牙患者的疗效分析
【6h】

Forsus联合固定矫治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拔牙患者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分组

2 实验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矫治计划

3.2 矫治步骤

3.3 X线研究

3.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临床检查

1.1 治疗组

1.2 对照组

2 头影测量结果

讨论

1 对骨骼的影响

1.1 矢状向

1.2 垂直向

1.3 颌骨旋转

2 对牙牙合的影响

2.1 牙齿的变化

2.2 牙性、骨性变化比例

3 软组织变化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Forsus矫治器在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诊断及治疗上比较复杂,尤其是下颌后缩的患者。由于下颌骨被迫性后移位,造成关节位、牙位和肌位的不一致,影响口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颜面部的美观[1]。因此,早期使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可以促进牙、牙合、颅、面正常的生长发育。传统的功能矫治器由于体积较大,异物感强,多数儿童患者因戴用时间不足而影响疗效。若采取“双期矫治”,疗程较长且无法与固定矫治器有效的联合应用。因此,众多正畸医师开始青睐于无需患者配合且疗效肯定,矫治效率更高,能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的固定式功能矫治器。本研究通过Forsus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期前11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拔牙患者矫治前后的对比分析,探讨Forsus矫治器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正畸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期前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拔牙患者采用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期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的变化。探讨Forsus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的矫治机理和效果,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12.45±1.67岁,处于CS2或CS3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13.52±1.86岁,初次来我院咨询设计矫治方案后未选择治疗,再次前来就诊时经头颅侧位片检查已处于CS4期,在此期间未做任何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经牙列拥挤度、前牙唇倾度等因素分析需采取拔牙矫治。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弓丝更换为0.019×0.025″的不锈钢方丝时安装Forsus矫治器,平均戴用6.57±0.34个月后拆除该矫治器,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及面型均明显改善时拆除该矫治器。上、下颌采取滑动法加Ⅱ类牵引关闭拔牙间隙并保持疗效。所有患者分别在矫治开始时(T1期)、拆除Forsus矫治器时(T2期)及拔牙间隙关闭后(T3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牙、牙合、面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头影测量分析,对照组患者第一次咨询时(C1期)、第二次就诊时(C2期)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生长发育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组T1期与对照组C1期进行匹配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T1、T2、T3期及C1、C2期的变化差异,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1.治疗组T1、T2期相比SNB平均增大2.39°,ANB平均减小3.04°,SN/OL平均增大2.01°,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3.21 mm、1.91 mm,Pg点平均前移3.49 mm,Co-Go平均增加3.07 mm,Ar-Pg平均增加3.19 mm,U1-FHp平均减小1.32 mm,U6-CFH平均减小1.36 mm,L1-FHp平均增加5.12 mm,L1-CFH平均增加3.34 mm,L6-FHp平均增加4.12 mm,L6-CFH平均减小1.45 mm,U1/SN平均减小4.31°,L1/MP平均增大4.26°,H角平均减小4.12°,鼻唇角平均增大2.98°,上、下唇距离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1.15 mm、1.28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1.16 mm,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1.83 mm、2.58 mm和2.6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P、SN/MP及A点无明显差异(p>0.05)。  2.T2、T3期U1-FHp平均减小2.36 mm,U6-FHp平均增大2.30 mm,U6-CFH平均增加1.85 mm,L6-FHp平均增加3.32 mm,U1/SN平均减小5.43°,L1/MP平均减小3.40°,上、下唇距离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1.05 mm、0.59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1.3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T1、T3期相比SNB平均增加2.66°,ANB平均减小2.89°,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3.37 mm、2.15 mm,Pg点平均前移3.84 mm,Co-Go平均增加3.12 mm, Ar-Pg平均增加3.42 mm,H角平均减小4.82°,鼻唇角平均增大6.39°,上、下唇距E线的距离平均减小2.21 mm、1.87 mm,上唇突点平均后移2.54 mm,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1.46 mm、2.56 mm和3.09 m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N/PP、SN/MP、SN/OL、SNA和A点位置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测量值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匹配性较好。对照组C1、C3期相比SNB平均增加1.31°,ANB平均减小0.84°,B点平均向前向下移动1.23 mm、1.03 mm,Pg点平均前移1.56 mm,Co-Go平均增加1.73 mm, Ar-Pg平均增加1.63 mm,H角平均减小1.83°,下唇突点、颏唇沟点和软组织颏前点平均前移0.59 mm、0.77 mm和1.18 mm(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排除生长发育增加量SNB多增加1.35°,ANB多减小2.05°,Co-Go多增加1.45 mm、Ar-Pg多增加1.79 mm,B点向前向下多移动2.14 mm、1.12 mm,Pg点多前移2.28 mm,H角多减小2.99°、鼻唇角多增加6.14°,上唇突点和下唇突点距E线的距离分别多减小1.88 mm、1.28 mm,上唇突点多后移2.11 mm,下唇突点多前移0.87 mm、颏唇沟点多前移1.79 mm,软组织颏前点多前移1.91 mm(p<0.05),SNA、SN/PP、SN/MP、SN/OL及A点无明显差异(p>0.05)。  5.治疗组前牙覆盖减小量为8.06mm,其中骨性变化占40%,牙性变化占60%,磨牙关系变化量为8.12mm,骨性变化占39%,牙性变化占61%。  结论:  1.使用Forsus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固定矫治的同时发挥功能矫治的作用,排除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促进了下颌骨的前移,在改善骨面型方面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Forsus矫治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控制牙齿移动、增强支抗、调整有利于改善患者侧貌的颌骨旋转。  3.功能矫治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可以简化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畸形的矫治难度,缩短了矫治时间,提高了矫治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