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6h】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开胸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术后的顺利康复。因此术后疼痛成为围手术期医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术后镇痛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超前镇痛作为一种新的镇痛模式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目前临床对于超前镇痛研究较热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帕瑞昔布钠是一种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为选择性坏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COX-2表达,减少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痛觉超敏,提高痛阈,发挥双重镇痛效果。   众多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帕瑞昔布钠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普外科、骨科、妇科等手术的术后镇痛。本研究旨在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开胸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30~65岁、体重50~80kg、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2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B组于缝皮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C组为空白对照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组胸外科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毕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2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行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泵负荷剂量10ml+持续背景剂量2ml/h+PCA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全麻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三组患者术后3h、6h、12h、24h、48h的VAS评分、BCS评分及患者及家属对术后24h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三组患者术后12h、24h舒芬太尼的用量;三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及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   结果:   1、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A、B两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小于B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A、B两组术后3h、6h、12h三个时刻VAS评分均低于C组,BC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BCS评分术后24h、48h两个时刻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BCS评分A、B两组五个时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镇痛总体满意率均小于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A、B两组术后12h、24h舒芬太尼用量均小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h、24h舒芬太尼用量小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三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办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副作用发生率A、B两组均少于C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总副作用发生率小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开胸手术中可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PCA舒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舒芬太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或术毕前应用,对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无明显影响。   3、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