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医证素的临床研究
【6h】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医证素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填写临床调查表,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进而归纳出其中医证名,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1.病例来源: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郑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透析的高磷血症患者共216例。  2.研究方法:病例纳入后,详细收集其一般资料、病史、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并录入中医临床观察表,运用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患者证候分布特点;参考朱文锋《证素辨证学》,得出相应的中医证素,运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并归纳出主要中医证名。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共216例。①性别资料分析:男性患者总人数51.8%,女性患者总人数48.2%,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②年龄资料分析:青年患者(≤44岁)占24.08%、中年患者(45-59岁)占45.83%、老年患者(≥60岁)占30.09%,说明本病发病以中年人居多。③不同血磷水平:本研究中血磷水平在1.61-2.29mmol/l的患者占69.91%,说明三家透析中心血磷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2.中医证素研究结果分析:①病位证素以肾、肝病位证素出现频率最高,脾、胃次之,心、肺再次,筋骨、肌肤最少。②病性证素中虚证以阳虚、血虚、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以湿、气滞、血瘀、痰浊为主。  3.不同性别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①病位证素:肾、脾、胃、心、肺、筋骨、肌肤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病位证素肝较男性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性证素:气虚、血瘀、痰浊在不同性别中分布趋势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滞、血虚、阴虚女性较男性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虚、湿在男性分布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①病位证素:肾、肝、脾、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位证素中心、肺、筋骨、肌肤以老年人居多。②病性证素:血虚、阴虚、湿、气滞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虚实病性证素均较青年高。  5.不同透析龄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①病位证素肾、肝、脾、胃在不同透析龄组变化不明显,心、肺、筋骨、肌肤的分布随透析龄增加而增加。②病性证素阳虚、血虚、气滞、痰浊在各透析龄组分布基本不变;气虚、阴虚、湿、血瘀随透析龄增加而增加。  6.不同血磷水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①病位证素:肝、脾、胃随血磷水平不同的变化不明显。而心、肺、肾、筋骨、肌肤随血磷水平增加而增加。②病性证素湿、痰浊随血磷水平增加而增加。  7.中医证名研究结果:对患者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阳虚和气虚,血虚和阴虚,心和肺,血瘀和痰浊,胃和湿关系最为密切;其次,肾、气虚与阳虚,肝、血虚与阴虚,心、肺与血瘀,脾、胃与湿关系密切;再次,气滞、脾胃与湿关系密切,筋骨、肌肤与血瘀关系密切。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诊断学》的标准,同时结合本院专家意见确定证名,将本研究2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名归纳为:肾阳亏虚证、肝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心肺瘀阻证、脾胃湿滞证。  结论:  1.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中年患者居多。  2.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病位证素以肾、肝为主,脾、胃次之,心、肺再次,筋骨、肌肤最少;病性证素以虚证以阳虚、血虚、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以湿、气滞、血瘀、痰浊为主。  3.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与年龄、透析龄及血磷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4.本次研究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主要证名有:肾阳亏虚证、肝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心肺瘀阻证、脾胃湿滞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