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足三阴经腧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6h】

针刺足三阴经腧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标准

4病例排除标准

5剔除、脱落标准及中止标准

6研究方案

7观察指标

8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基线资料

2治疗前后各项结果比较

4依从性分析

理论探讨

1祖国医学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3立论依据

4针刺足三阴经腧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5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脑卒中脑梗死诊断标准:

附录 2:文献综述: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进展

附录 3:临床疗效评定量表

附录 4: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以针刺足三阴经腧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为治疗组,以常规腧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为对照组,经过临床观察和数据结果分析,对比其治疗效果,为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寻找出一种更有效安全实用的针刺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入选的6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和对照组(针刺常规腧穴组),每组各30例。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表现,并按照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分级,并在全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1.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各自治疗前后均有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风后下肢瘫痪临床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  2.下肢功能 Fugl—Meyer评分,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P=0.009<0.05,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疗效更好。  3.日常生活下肢行动能力缺陷程度,两组治疗后比较z=-2.116,P=0.034<0.05,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疗效更好。  4.两组临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治疗规范》,即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制定的康复评定修改的Ashworth法为标准。治疗组治疗后显效6例占20%、好转15例占50%、有效7例占2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3例占10%、好转10例占33.3%、有效12例占40%、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83.3%。z=-2.083,P=0.037<0.05.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  结论:  1.针刺足三阴经腧穴与针刺常规腧穴组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均有较好疗效。  2.针刺足三阴经腧穴在治疗总有效率与针刺常规腧穴有差异,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优于针刺常规腧穴组,在改善患者过高的肌张力、恢复患者下肢功能,下肢日常生活行动能力等方面针刺足三阴经腧穴组疗效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