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靛蓝电化学染色体系的研究
【6h】

靛蓝电化学染色体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靛蓝特性与应用

1.2.1 靛蓝特性

1.2.2 靛蓝应用

1.3 靛蓝还原工艺

1.3.1 细菌还原

1.3.2 化学还原剂还原

1.4 电化学还原

1.4.1 直接电化学还原

1.4.2 电催化氢化还原

1.4.3 间接电化学还原

1.5 电化学概述

1.5.1 电化学基本单元

1.5.2 电化学测试方法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靛蓝电化学染色配体络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浓度配体对络合体稳定性的影响

2.3.2 最优配比的确定

2.3.3三乙醇胺与Abal B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媒介体系下靛蓝电化学还原工艺探究

3.1 引言

3.2.1 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铁盐媒介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硫酸铁盐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配体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性能的影响

3.3.4铁-葡萄糖酸钠-Abal B协同络合体系下循环伏安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e(Ⅱ)基协同络合体系下靛蓝电化学还原染色工艺探究

4.1 引言

4.2 试验

4.2.1 材料和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染料对不同络合体系下氧化还原峰电流的影响

4.3.2Fe(Ⅱ)-DGS-Abal B协同络合体系下靛蓝电化学还原工艺优化

4.3.3Fe(Ⅱ)-DGS-Abal B协同络合体系下靛蓝电化学染色工艺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Fe(Ⅱ)基协同络合体系下靛蓝电化学还原染色与传统工艺比较

5.1 引言

5.2.1 材料和仪器

5.2.2 试验方法

5.2.3 测试方法

5.3.1 响应面法优化Fe(Ⅱ)基协同络合体系间接电化学还原工艺

5.3.2 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与传统保险粉还原染色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汪康康;

  •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
  • 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继明,李晓燕;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