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研究
【6h】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商贸流通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3.2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1.3.3 “互联网+”商贸流通

1.3.4 简要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商贸流通

2.1.2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2.1.3 “互联网+”城乡商贸流通

2.2 理论基础

2.2.1 传统的商品流通理论

2.2.2 流通空间理论

2.2.3 “互联网+”流通理论

3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过程与现状

3.1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过程

3.1.1 计划经济下被动流通一体化(1949—1978)

3.1.2 市场经济初期流通一体化倒退(1979—2005)

3.1.3 “万村千乡”下一体化主动推进(2006—2015)

3.1.4 “互联网+”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15—至今)

3.2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现状

3.2.1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二元结构明显

3.2.2 城乡流通渠道差距较大

3.2.3 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不协调

3.2.4 城乡金融服务要素分配不均

3.2.5 城乡商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意识缺乏

4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内在机理

4.1 “互联网+”驱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方式

4.2 “互联网+”驱动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重建

4.2.1 “互联网+”创新城乡商品流通组织形态与交易模式

4.2.2 “互联网+”优化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4.3 “互联网+”驱动城乡商贸服务一体化重建

4.3.1 “互联网+”提质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增效

4.3.2 “互联网+”增加城乡商贸金融服务的多样性

4.3.3 “互联网+”丰富城乡商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5 “互联网+”驱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建立

5.1.2 Tobit 回归模型的建立

5.1.3 变量设计

5.1.4 数据说明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基于 DEA方法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实证分析

5.2.2 基于 Tobit 模型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实证分析

6 “互联网+”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案例分析——以成都为例

6.1 “互联网+”推进成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过程

6.1.1 “互联网+”破除城乡商品流通障碍

6.1.2 “互联网+”促进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升级

6.1.3 “互联网+”助推城乡线上线下全渠道流通发展

6.2 “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内在机理

6.2.1 “互联网+”推进建设城乡双向商品流通网络

6.2.2 “互联网+”创新推进城乡商贸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

6.2.3 “互联网+”完善城乡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用体系

6.2.4 “互联网+”加速构建城乡商贸服务发展新生态

7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7.1 推进城乡商贸流通要素合理化

7.2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

7.2.1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7.2.2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7.2.3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7.3 促使城乡商贸服务均等化

7.3.1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7.3.2 物流服务水平

7.3.3 金融服务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佳淏;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学科 产业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纪良纲;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72F7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