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CRIME理论的“ST康美”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6h】

基于CRIME理论的“ST康美”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财务造假基础理论研究

1.3.2 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1.3.3 财务造假动机研究

1.3.4 财务造假影响因素研究

1.3.5 财务造假后果研究

1.3.6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财务造假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财务造假的相关概念

2.2 财务造假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CRIME理论

3 “ST康美”财务造假案例回顾

3.1 “ST康美”背景介绍

3.2“ST康美”财务造假案件调查

3.2.1 “ST康美”遭质疑事件

3.2.2 “ST康美”被查事件经过

3.2.3 对“ST康美”的处罚结果

4 “ST康美”财务造假行为CRIME理论分析

4.1 “ST康美”财务造假者分析

4.1.1 造假者法律意识淡薄

4.1.2 造假者道德素养低下

4.2 “ST康美”财务造假秘诀分析

4.2.1 虚增货币资金

4.2.2 虚增资产

4.2.3 虚增收入和利润

4.2.4 隐瞒关联方交易

4.3 “ST康美”财务造假激励分析

4.3.1 满足管理层利益诉求

4.3.2 实现公司融资需求

4.3.3 缓解内忧外患压力

4.4 “ST康美”财务造假监管分析

4.4.1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4.4.2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

4.5 “ST康美”财务造假后果分析

4.5.1 对“ST康美”的影响

4.5.2 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4.5.3 对行业及市场的影响

5 “ST康美”财务造假案例的启示

5.1 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防范机制

5.1.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法律意识

5.1.2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5.1.3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

5.1.4 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5.2 事务所应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5.2.1 提升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

5.2.2 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5.3 外部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效能

5.3.1 加大惩处力度

5.3.2 建立强制停牌制度

5.3.3 完善赔偿机制

5.3.4 制定事务所强行轮换制度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本研究的不足

6.2.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红艳;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 学科 会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俊峰;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83F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