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物交易中的诈骗犯罪研究
【6h】

文物交易中的诈骗犯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诈骗犯罪及其在文物交易中的认定疑难

1.1 诈骗犯罪及其基本构造

1.1.1 诈骗犯罪的内涵

1.1.2 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

1.2 文物及合法文物交易的范围

1.2.1 文物的概念与种类

1.2.2 合法文物交易的范围划定

1.3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认定疑难

1.3.1 文物交易的“行业规则”

1.3.2 “行业规则”与诈骗犯罪的形式冲突

1.3.3 文物真伪鉴定的疑难与失范

第二章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一般认定规则

2.1 文物交易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合理认定

2.1.1 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内涵

2.1.2 “非法占有目的”在文物交易中的特殊性

2.1.3 文物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规则

2.2 文物交易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合理认定

2.2.1 诈骗犯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一般内涵

2.2.2 文物交易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特殊性

2.2.3 行为人与被害人认识的双重判断视角

2.3 文物交易中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的合理认定

2.3.1 诈骗犯罪中“陷入认识错误”的一般内涵

2.3.2 文物交易中的真伪混杂与“陷入认识错误”的特殊性

2.3.3 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在不同文物交易场所中的认定

2.3.4 文物交易中的“博弈”心理与“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的认定

2.4 文物交易中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合理认定

2.4.1 诈骗犯罪中“造成财产损失”的一般内涵

2.4.2 “造成财产损失”在文物交易中的特殊性

2.4.3 文物诈骗犯罪中“造成财产损失”的认定规则

2.5 文物交易中“文物真伪”的合理认定

2.5.1 文物真伪的判断标准

2.5.2 文物真伪鉴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第三章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特殊形态及其认定规则

3.1 文物诈骗犯罪的转化犯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1.1 文物交易中“诈骗+暴力”的实践现象

3.1.2 文物诈骗犯罪中“转化型抢劫”的司法认定

3.2 文物诈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2.1 文物交易中骗局被“识破”的实践现象

3.2.2 文物诈骗被“识破”中所涉及的未完成形态

3.2.3 文物诈骗犯罪中未完成形态的司法认定

3.3 文物诈骗犯罪的共犯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3.1 文物交易中多人“做局”的实践现象

3.3.2文物诈骗犯罪中主、从犯的区分问题

3.3.3 文物诈骗犯罪集团及其首要分子的认定问题

3.4 文物诈骗犯罪的罪数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4.1 文物诈骗犯罪中所涉及的罪数形态

3.4.2 文物诈骗犯罪中法条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3.4.3 文物诈骗犯罪中想象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3.4.4 文物诈骗犯罪中牵连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于鸿峣;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敦宁,朱良酷;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