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活化赤泥吸附剂制备及其对磷矿浮选废水中磷吸附机理研究
【6h】

活化赤泥吸附剂制备及其对磷矿浮选废水中磷吸附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磷矿浮选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 赤泥用于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1.4 赤泥吸附废水中磷及活化调控现状

1.5 含磷废水的吸附质研究现状

1.6 赤泥吸附磷机理研究现状

1.7 吸附过程分子模拟及计算研究现状

1.8 研究问题的提出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1 试验原料

2.2.2 磷矿选矿含磷废水

2.2.3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1 制备方案

2.4.2 非热活化颗粒吸附剂的活化方法

2.4.3 活性黏结液配制方法

2.4.4 成核颗粒支撑体制备

2.4.5 颗粒吸附剂制备

2.4.6 测试分析方法

2.4.7 基于神经网络建模的配方优化及综合性能评价预测方法

2.5.1 颗粒吸附剂静态吸附试验方法

2.5.2 静态脱附试验方法

2.6.1 动态吸附/脱附的基本要求

2.6.2 动态吸附脱附设备

2.6.3 含磷尾水的动态吸附过程实现

2.6.4 脱附液的动态过程实现

2.6.5 动态吸附脱附过程实现方法

2.6.6 动态吸附试验方法

2.6.7 动态脱附试验方法

2.6.8 动态吸附/脱附测试分析方法

2.7.1 吸附动力学分析

2.7.2 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平衡等温线

2.8 吸附剂分子模拟方法

第三章 活化赤泥吸附剂的制备及神经网络性能优化预测

3.1引言

3.2.1 化学组成分析

3.2.2 物相分析

3.2.3 热重分析

3.2.4 粒度分析

3.2.5 形貌分析

3.3 选磷废水测试

3.4 非热活化赤泥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5 非热活化赤泥颗粒吸附剂的性能分析

3.5.1 原状赤泥吸附剂对含磷废水的吸附效果及性能分析

3.5.2 粉煤灰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5.3 增强及抗浸泡粉化剂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5.4 非热造孔剂双氧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5.5 盐酸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6 瓜环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5.7 表面活性剂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5.8 成核颗粒支撑体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6 BP神经网络配方优化及综合性能评价

3.6.1 活化赤泥吸附剂配方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3.6.2 输入输出训练数据对确定

3.6.3 网络训练参数确定和网络训练

3.6.4 网络验证和应用

3.6.5 优化配方活化赤泥吸附剂制备和测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化赤泥吸附剂对浮选尾水磷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静态吸附试验

4.2.1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2.2 吸附时间的确定

4.2.3 吸附剂颗粒尺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2.4 温度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4.2.5 初始含磷浓度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4.2.6 重复吸附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4.2.7 静态吸附参数确定

4.3 静态脱附试验

4.3.1 去离子水对吸附剂脱附影响

4.3.2 酸脱附剂对吸附剂脱附效果影响

4.3.3 碱脱附剂对吸附剂脱附效果的影响

4.3.4 盐脱附剂对吸附剂脱附效果的影响

4.3.5 温度对吸附剂脱附效果的影响

4.3.6 静态脱附参数确定及脱附分析

4.4 动态吸附试验

4.4.1 初始浓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4.4.2 吸附层高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4.4.3 含磷废水流动速率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4.4.4 吸附剂移动速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4.4.5 动态吸附参数确定

4.5 动态脱附参数控制

4.5.1 脱附剂流动速度对动态脱附的影响

4.5.2 吸附剂脱附过程移动速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化赤泥对磷的吸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颗粒吸附剂微观分析

5.2.1 吸附剂吸附前后XRD分析

5.2.2 吸附剂吸附前后XRF分析

5.2.3 颗粒吸附剂的BET分析

5.2.4 吸附前后SEM-EDS-Mapping分析

5.2.5 吸附前后FT-IR分析

5.3.1吸附前后P 2p的XPS分析

5.3.2 吸附过程吸附剂表面Al 2p化合物量及形态的变化

5.3.3吸附过程吸附剂表面Fe 2p化合物量及形态的变化

5.3.4吸附过程吸附剂表面Ca 2p化合物量及形态的变化

5.3.5吸附过程吸附剂表面Na 1s化合物量及形态的变化

5.3.6 吸附过程XPS分析结果

5.4 吸附过程酸碱迁移规律研究

5.5 吸附过程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

5.6 吸附剂吸附后废水中含磷沉积物分析

5.7 吸附前后Zeta分析

5.8 吸附动力学分析

5.9 吸附热力学分析

5.10.1 扩散渗透过程

5.10.2 表面羟基化过程

5.10.3 表面溶解过程

5.10.4 吸附过程

5.10.5 絮凝过程

5.10.6 配位交换过程

5.11 本章小结

第6章 吸附脱附行为分子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活化吸附剂中吸附成分的确定及目标吸附物的确定

6.3 吸附模型的建立

6.3.1 吸附组成物及其优化

6.3.2 吸附质结构优化

6.3.3 解理面优化

6.3.4 多孔吸附模型构建优化

6.3.5 活化吸附剂吸附模型构建

6.4 吸附剂组分的表面吸附研究

6.4.1 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后结构及吸附位点

6.4.2 吸附剂表面吸附的吸附热分析

6.4.3 吸附剂表面吸附的吸附量分析

6.4.4 吸附剂表面吸附等温线

6.4.5 表面吸附结合能计算

6.5孔模型吸附

6.5.1 孔模型吸附后结构及吸附位点

6.5.2 孔模型吸附热分析

6.5.3 孔模型吸附量分析

6.5.4 孔模型的吸附等温线

6.5.5 孔吸附结合能计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

1.主要符号

2.图目录

3.表目录

附录: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龙江;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覃;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78X5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