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注疏》本《尔雅》附音与《释文·尔雅音义》比较研究
【6h】

《注疏》本《尔雅》附音与《释文·尔雅音义》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现状

1.1.1关于《经典释文》的相关研究

1.1.2关于《尔雅注疏》所附音释的相关研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注疏》本《尔雅》附释音与《释文·尔雅音义》比较

2.1注音范围大小不同,注音对象有区别

2.2 音项不同

2.2.1《释文》本和《注疏》本附音皆注1音的情况

2.2.2《释文》本注2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3《释文》本3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4《释文》本4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5《释文》本5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6《释文》本6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7《释文》本7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2.8《释文》本8音,《注疏》本附音注1音的情况

2.3 注音方式不同

2.3.1《释文》本用反切,《注疏》本附音用直音

2.3.2《释文》本用反切,《注疏》本附音只注声调

2.3.3《释文》本用直音,《注疏》本附音用反切

2.3.4《释文》本用如字,《注疏》本附音用直音

2.4 注音用字不同

2.4.1 反切注音用字不同

2.4.2 直音注音用字异同比较

2.5 反切缀语不同

2.5.1《释文》本用“反”、《注疏》本附音用“切”

2.5.2《释文》本用“反”注音,《注疏》本附音无“反”或“切”的缀语

2.6 注音附释义

2.6.1 注音附释义

2.6.2《释文》释义条目

第三章《注疏》本《尔雅》所附释音的来源

3.1《注疏》本《尔雅》附音源于《释文·尔雅音义》分析

3.1.1《注疏》本直音来源于《释文》本情况

3.1.2《注疏》本反切来源用于《释文》本的情况

3.2《注疏》本《尔雅》附音源于《尔雅音图》的情况分析

3.3《注疏》本《尔雅》附音源于《尔雅注》分析

3.3.1 注直音相同情况

3.3.2 注反切相同情况

3.3.3《尔雅注》注音讹误校订条目

3.4《注疏》本《尔雅音义》附音来源三本综合分析

3.4.1《注疏》本附音三本注音都相同情况

3.4.2《注疏》本附音只与《释文·尔雅音义》《尔雅音图》注音相同的情况

3.4.3《注疏》本附音只与《释文·尔雅音义》《尔雅注》注音相同的情况

3.4.4《注疏》本附音只与《尔雅音图》《尔雅注》注音相同的情况

3.4.5《注疏》本附音只来源于《释文·尔雅音义》的情况

3.4.6《注疏》本注音只来源于《尔雅注》的情况

3.4.7《注疏》本附音只来源于《尔雅音图》的情况

3.4.8《注疏》本附音来源三本都无的情况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目录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小钰;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昌蛟;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