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息态脑功能核磁共振对首发未用药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研究
【6h】

静息态脑功能核磁共振对首发未用药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略缩词及英汉对照表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躯体化障碍默认网络的自发神经活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静息态磁共振数据采集

1.3 静息态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1.4 静息态磁共振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躯体化障碍体素相关全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磁共振数据采集

1.3 静息态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1.4 静息态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章 躯体化障碍大脑两半球间功能连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静息态磁共振数据采集

1.3 静息态磁共振图像数据预处理

1.4 静息态磁共振图像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第五章 研究创新点

第六章 研究不足之处

第七章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躯体化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基金支持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己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背景:  既往影像学研究提供了躯体化障碍患者(somatization disorder, SD)存在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证据。改变的脑区大部分属于默认网络(DMN)。这些研究强调了SD患者脑作用机制。然而,很少有研究利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rs-fMRI)来探讨SD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目的:本实验则利用rs-fMRI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默认网络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2)体素相关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3)大脑两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  方法:  1、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诊断工具,招募了26名首发未服药的SD患者。同时从社会中招募了30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全部受试者均进行了rs-fMRI扫描。  2、在rs-fMRI扫描的当天,全部的受试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量表评估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严重性。  3、fMRI影像学数据先进行预处理,再分别应用分数低频振幅(fALFF)、图论、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相关分析方法对异常脑区的fALFF值、FCS值、VMHC值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HAMD、HAMA、SCL-90躯体化障碍因子得分作相关性分析。  5、采用半分法和弃一法对VMHC的研究结果进行重复性检验。  结果:  1、SD患者组的HAMD量表分数为18.84±7.31,HAMA量表分数为22.96±10.95,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量表分数为28.48±10.37。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呈现高水平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b)。  2、应用fALFF方法分析发现SD患者内侧前额叶(MPFC)上部的fALFF增强,左楔前叶(PCu)的fALFF减弱,其中MPFC位于DMN的前子系统,PCu位于DMN的后子系统,说明DMN的前后子系统存在分离模式。此外,MPFC上部的蔟的z值与SCL-90的躯体化障碍因子分数呈正相关。  3、应用图论分析后发现SD患者的右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强度(functionalconnectivity strength,FCS)较对照组增强,并且右颞下回的蔟的z值和HAMA分数呈正相关。  4、应用VMHC方法分析后发现SD患者的角回和岛叶的VMHC较对照组减弱,该研究结果经随机取样半分法、弃一法检验后具有重复性。  结论:  1、SD患者的MPFC、PCu、右颞下回、角回和岛叶存在异常,这些区域可能是SD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脑区。  2、本研究结果为证明默认网络在SD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中的起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实验性证据。  3、MPFC和右颞下回的异常分别与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MPFC的fALFF值和右颞下回的FCS值可能是判断躯体化症状、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